•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 版
  • 12:专 版
  • 13:专 版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清风过处 波澜起 万象新
  • 期待“肖氏风格”早掀盖头
  •  
    2013年3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特别报道
    清风过处 波澜起 万象新
    期待“肖氏风格”早掀盖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清风过处 波澜起 万象新
    2013-03-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毛明江

      

      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二十余载历程相比,郭树清执掌证监会的17个月并不算长。但放诸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回望,郭树清这17个月果断、高效的施政之路不容忽视:清风过处,已是波澜起、万象新。

      面对渐入“深水区”的资本市场改革,郭树清从上任后提出“三个如何”之问开始,沿“市场化、法治化、公开化、国际化”的改革思路走到今天。17个月中,中国证监会共发布公告类文件80个、证监会令16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7项、市场禁入决定10项。

      正式卸任之前,郭树清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再度表示,过去一年证券期货市场改革发展、监管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连续的,所谓“新政”之说并不确切。

      然而不可否认,郭树清在任期间所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已在既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将我国资本市场引向了一个层次体系更丰富、对内对外更开放、机构投资者更壮大、行政管制进一步放松的新格局。这一个格局,也成为下一阶段市场改革发展的新基础、新起点。

      

      条分缕析:

      逻辑清晰的改革之路

      2011年10月底,证监会换帅,郭树清履新。12月初首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郭树清这样诠释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看法:“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整个经济体制的转轨密切相连,实际上是后者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他还提出,必须积极拓展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和包容力,通过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随后,郭树清向证监会全系统提出了“三个如何”之问,即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随之而来的政策部署和改革举措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解构,且无不在拓展资本市场的覆盖面与包容力方面下工夫、做文章。

      对于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郭树清不避讳问题,指出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失衡,而加快重点领域改革、解决这些结构性失衡,便是实现资本市场科学发展的题中之意;对于通过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中小企业及创新创业,他给出了拓展市场服务范围、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之方;对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在探索建立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的同时,持续提高市场投资回报,加快财富管理行业发展。

      回想郭树清到任初期,部分市场人士对其改革措施之多、涉及面之广时有微词,如今看来,其改革逻辑清晰,有着明确的脉络,改革成效也十分明显。

      2012年年中,证监会推进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一轮发行体制改革,随后炒小炒新炒差现象显著降温;创业板、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发布,多元化退市标准体系建立,市场多年来的“只进不出”成为历史;再融资审核机制优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等工作推进,使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非上市公众公司纳入监管范畴,企业获取资本市场服务的渠道大为扩展;在推动上市公司建立持续、清晰、透明的现金分红政策和决策机制的同时,也着手筹建专门机构,探索代为履行股东权利以增强投资者的话语权;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境外长期资金快速、顺畅地进入我国资本市场……

      一年多来证监会出台政策的力度、速度令市场印象深刻。2011年11月以来,共发布公告类文件80个、证监会令16个,内容虽涉及资本市场改革方方面面,但其内在逻辑却从未超出郭树清到任之初所提出的“三问”范畴。

      

      尊重市场:

      不超越“市情”也不裹足不前

      郭树清以学者型官员为人称道,同时也不免被一些评论者贴上“理想主义者”的标签,但正是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从未忘记尊重国情、市情的实际,要求无论推出任何改革措施,都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速度和节奏。

      在2013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说,“我们既要尊重市场、敬畏市场,又要呵护市场、引导市场,必要的时候还要限制消极因素冲击市场、破坏市场”。

      市场经过长期发展所积累的“市情”、市场渐入改革深水区的客观现实,使资本市场改革已不能仅靠一己之力单兵突进得以完成,而须以各方协作与配合的方式展开。

      2012年,资本市场通过3次降低交易费用,减轻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QFII总规模及单家额度上限调整、RQFII制度成功试点;央行、证监会与发改委建立的以推进债市制度规范“五个统一”的协调机制取得重要成果;在广东等省份养老金投资资本市场试点的基础上,目前监管部门正在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营有关问题……这些工作的开展,无不需要更密切的监管协调、协作。

      市场人士评价,当前资本市场发展,已愈发需要顶层设计,需要部际监管协作,而郭树清执掌证监会期间对此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这些工作虽无法立即见效,但其改革实践值得肯定。

      我国资本市场的另一基础市情就是存在着大量散户投资者。2011年底,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成立,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来。2012年年中,郭树清带队赴多地调研,重要议题之一便是与当地投资者座谈,面对面交流、听取普通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交流中,郭树清语出恳切,“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建议常挂嘴边。

      深入开展调研、提升投资者教育服务水平作为其工作的一面;提升市场投资回报,促进各主体归位尽责、铁腕治市严打违规、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就成为其工作的另一面。“要不断提高市场效率,始终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强化市场投资功能,建设成熟理性的市场文化。”郭树清说。

      

      两头开放:

      机构时代轮廓渐显

      与“对外开放”相比,“对内开放”对我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个更新的概念。在完善我国市场发展基础的长路中,买方与卖方机构全面发育不可或缺。郭树清到任之初,即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投资银行》的演讲,此后,其在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方面的工作力度有目共睹。

      2012年5月的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过后,根据11项创新举措细化出了36项具体措施,随后半年多时间内,这些措施陆续落地,目前已经基本实施完毕。在此过程中,他也提醒券商,创新应该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需要,要不取不义之财、不欺骗客户,同时做好风险揭示,保证风险敞口在可控制范围内。

      基金、期货机构创新发展同样在过去一年进入快车道。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大幅拓宽、股权激励方面的管制大幅放松,产品创新审核通道更加顺畅;同时合规机构获准开展公募基金业务,随着基金法的修订,私募基金业务也获得合法身份,正式纳入监管。与此同时,基金公司、券商资管等机构资金入市也获得不同程度松绑,保险资产管理计划、信托产品已得到公平参与证券市场的机会。

      境外长线资金入市在近一年多来快速推进。2012年监管部门新批准72家QFII资格,QFII总数达到207家,新批准投资额度158.03亿美元。今年RQFII新规实施,投资范围、投资比重双双扩大。

      行业壁垒消除背后的深意是将更市场化的竞争秩序交予市场,通过促进良性竞争改变机构面临的同质化竞争,以及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投资理财需求等问题,让资本市场承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重大的使命与责任。

      “无论是行业开放,还是产品创新,监管思路都出现了很大的跨越,有许多原来属于禁区的领域也开始松动放开,现在基本上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不让你做的’。证券行业乃至金融格局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程度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一位大型证券公司的高管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