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数据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社保基金重仓股表现抢眼 新进和加仓股近七成跑赢大盘
  • 国联安旗下7只股基
    一季度业绩拔行业头筹
  • 职业股民深陷“交易强迫症” 专家建议忌贪
  • 量化宽松幻影
  •  
    2013年4月9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财富管理
    社保基金重仓股表现抢眼 新进和加仓股近七成跑赢大盘
    国联安旗下7只股基
    一季度业绩拔行业头筹
    职业股民深陷“交易强迫症” 专家建议忌贪
    量化宽松幻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职业股民深陷“交易强迫症” 专家建议忌贪
    2013-04-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在每个交易日红红绿绿的A股市场中,有这样一批职业股民——他们近乎全职炒股、热衷短线操作、一年四季满仓、屡战屡败而又偏执自负,他们是一批深陷“交易强迫症”的普通股民。

      清明节前夕,在记者参加一场某券商主办的周末讲堂上,不少股民尽管年纪轻轻却已是满头银发,台上专家们大讲趋势、技术、基本面,台下股民聆听、抄录,更有自带笔记本复盘查看历史交易行情。

      相比市场中呼风唤雨的庄家大鳄,这些滋生于股市底层的草根股民更值得媒体关注,他们或病态或偏执的投资理念和操盘风格,常常使其身心疲惫,未老先衰,如何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并平衡投资与生活的关系,正是成熟投资人之诉求。

      “交易强迫症”扰乱投资心态

      “我老公全职在家炒短线,炒了四年,亏了三十多万。他好像走火入魔一样,一直骗大家他在挣钱。不过他心态出奇的好,没钱照样消费。最可恶的是他对儿子不闻不问,整天就待在屋子里,除了买些吃的就是电脑了……”近日,一篇以妻子口吻撰写的《说说我的“股神”老公》的帖子在股吧疯传。

      伴随近期股市的连连下挫,“股吧”中各种吐槽话题也热了起来,其中“拯救老公”的帖子更是点击率甚高。这些“老公”往往具有这些特征——近乎全职炒股、频繁短线操作、屡战屡败又偏执自负,甚至全家卖房款套在股票上。

      一位自称患上“股票交易强迫症”的股民坦言,自从2007年10月入市后,他已将买卖股票当成一种每天必需的活动,目前已亏掉了他和老婆的十几万积蓄,而他在过去几年中身心所遭遇的贪婪、恐惧与沉沦,更是常人难以体会。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熊市中遭受过身心煎熬的又岂止是普通股民。上海鼎锋资产总经理李霖君也曾在2008年最惨的时候,有30万股被摁在跌停上也要一整天才能卖光的心如刀绞记忆。

      尽管各人的操盘风格和投资理念各异,但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生存,并最终实现盈利,却是每个股民和市场中人必须经历的考验。

      切忌“贪婪”方能稳健盈利

      “2007年100万资金68元买入中国远洋,拿6年只剩下5万了,悲催……”在中国远洋被“ST”后,一位自称持有中国远洋6年的股民在网上诉苦。

      3月29日,中国远洋因连续巨亏而被划入“退市整理板”,至此昔日的蓝筹股“中国远洋”也被“*ST远洋”所替代,而其股价也从2007年10月25日67.84元的最高点,跌至昨日收盘的3.48元,五年间市值暴跌94.9%。

      事实上,股价暴跌的蓝筹股远不止中国远洋一家,中国铝业、二重重装等去年爆出巨亏的央企,分别比最高点跌去93.3%和77.47%。如果抱着长线投资去买入这些股票,几年间不但本金折损大半,而且还将备受心灵的煎熬。

      在出席3月底的一场基金论坛上,基金界元老范勇宏曾对一直被国内基金业奉为圭臬的西方长期投资理念提出质疑。“上证指数10年前是2000点,十年后还是2000点,如果指数不断下跌却仍奉行长期持有的理念就有问题了!”

      在变幻莫测的A股市场中,近年来“波段操作”正备受市场各路人士追捧。在新浪财经名博潘益兵看来,在股市里,应该休息时间多过折腾时间,一天到晚舍不得休息非要挖掘机会的,往往被别人当成机会给搞去了。

      尽管很多职业股民也对“波段操作”深感认同,但为何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让自己歇下来,最终一再满仓被套而不得动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归其原因仍是“贪婪”心理在作祟。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人,不应有一夜暴富的心态,循序渐进,以小积大才是正确投资之道。

      “做股票心态调整很关键,每天心情随着红红绿绿上上下下,沉迷于看盘面也不会有很好的收益。”知名私募大佬李霖君认为,投资者祛除持股的忐忑心理的最好方式是深入研究投资标的,他们现在越来越敢重手某些股票,甚至成为第一大流通股,惟其原因正是其比别人更了解这一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