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数据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吴晓灵:
    中国不会卷入竞相贬值的“货币战争”
  • 中航国际总裁吴光权: 中航国际整体上市造就“大金矿”
  • 空气能能效标准
    有望上半年出台
  • 中国去年贸易摩擦涉案金额同比增369%
  • 中哈签署原则协议 首条跨国原油管道即将扩容
  • 多晶硅反倾销初裁再度推迟
    中国欲暗藏“底牌”
  •  
    2013年4月9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要闻
    吴晓灵:
    中国不会卷入竞相贬值的“货币战争”
    中航国际总裁吴光权: 中航国际整体上市造就“大金矿”
    空气能能效标准
    有望上半年出台
    中国去年贸易摩擦涉案金额同比增369%
    中哈签署原则协议 首条跨国原油管道即将扩容
    多晶硅反倾销初裁再度推迟
    中国欲暗藏“底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吴晓灵:
    中国不会卷入竞相贬值的“货币战争”
    2013-04-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短期内央行调节银行头寸工具的运用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不要过多地去看央行短期的操作,要看央行的年度目标和中期操作目标,看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进度,以及M2增长情况,这样会减少很多不确定性

      ⊙记者 颜剑 ○编辑 孙忠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8日在“中国金融政策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货币政策会主要关注国内经济,尽力对冲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会卷入竞相贬值的“货币战争”。

      在当日举行的研讨会上,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2》。报告称,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的过度负债问题正在成为当前中国的主要金融风险,并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断积累。

      报告认为,金融风险的控制乃至化解需要把短期调控政策与长期发展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标本兼治,综合应对。短期来看,需要深化地方自主发债与房产税的配套试点,稳妥处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划清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的界限。

      就长期政策建议而已,报告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权限,同时要不断加强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通过金融体系的逐步市场化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完善,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在宏观金融政策展望中,吴晓灵表示,短期内央行调节银行头寸工具的运用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不要过多地去看央行短期的操作,要看央行的年度目标和中期操作目标,看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进度,以及M2增长情况,这样会减少很多不确定性。”

      吴晓灵认为,中国货币政策会主要关注国内经济,尽力对冲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会卷入竞相贬值的“货币战争”。

      针对近期日本所推出的超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吴晓灵认为,“不进行结构改革,而通过货币来改变结构是不可能的。如果要采取这样的货币政策,必须配置深刻改革的经济政策和结构政策。”

      她表示,中国会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并不是说宽和松,其着眼点在于能否有效地了解和控制资本的短期无序流动,如果能够有效地及时控制短期的资金无序流动,那么资本项下可兑换的进程就会加快。

      近年来,强化资本金约束和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的能力成为银、证、保三监会金融政策的共同取向,在此期间,三个监管当局发的文件都强调了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但对于中国要不要实行巴塞尔三协议,市场实际上存在争议。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巴塞尔三协议的推行并不顺利,相反在中国却得到了有力支持。就此,吴晓灵认为,在中国的特殊情况下,有必要实施巴塞尔三协议。这是因为,首先中国银行业和欧美的资本构成不一样。欧美由于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因而欧美银行业资本结构中有很多是债务性的结构,而核心资本要达到巴塞尔三的要求,则会经历一个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相反,中国的银行业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其次,由于欧美银行受到资本约束,贷款冲动非常低,而中国的银行业贷款冲动极其强烈,市场约束能力太低。从加大对银行业理想发展约束条件出发,强化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