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有线电视
    网络整合
    任重道远
  • 三网融合政策将迎密集发布期
    行业发展格局渐明
  •  
    2013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有线电视
    网络整合
    任重道远
    三网融合政策将迎密集发布期
    行业发展格局渐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网融合政策将迎密集发布期
    行业发展格局渐明
    2013-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规划即将迎来密集发布期。昨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工信部年内将实施三网融合全面推广方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将公布推进三网融合的三年规划。据透露,三网融合三年规划的核心为:到2015年底,全国县级和县级以上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将全部实现数字化,并具备互联网接入服务,以及各项网络服务功能。规划的亮点在于首次提出互联网接入服务建设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三网融合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行业发展的格局也将日渐清晰。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衡道庆

      工信部:

      今年将组织实施三网融合推广阶段工作方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正在制定2013年-2015年三网融合规划。

      两部门齐发力

      今年,工信部将组织实施三网融合推广阶段工作方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在制定2013年-2015年三网融合规划。两大部门的共同推动意味着三网融合进程今年将提速。市场期待已久的国网也将正式亮相

      记者从工信部方面获悉,工信部今年将组织实施三网融合推广阶段的工作方案,这意味着三网融合今年将从试点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除工信部政策措施外,广电方的动向也直接影响到三网融合产业格局。在广电方面,据广电总局广播科学院院长邹峰透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在制定2013年-2015年三网融合规划,不久将公布。

      两大部门的共同推动意味着三网融合进程今年将提速。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也将正式亮相。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近日表示,“未来,广电运营商将以国网为龙头,建设全国有限电视互联互通平台,实现各级网络、业务和运营支撑的互联互通。”

      据介绍,该公司的定位分为五方面,具体包括:网络互联互通——骨干网和各地分配网在物理上相连接;技术互联互通——统一技术标准,分发调度跨域业务;业务互联互通——各台节目和各行业内容跨域传送;运营互联互通——统一结算跨域业务,产业链利益分成;管理互联互通——统一管理网络业务,确保内容安全。

      在发展目标上,王效杰表示,“到2015年,全国具备制作播出100个高清电视频道的能力,同时密切跟踪研究发展超高清电视;同时,到2015年,全国具备制作播出10个3D电视频道的能力,打造5个3D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形成年产3000小时3D节目拍摄制作生产能力。”

      对此,三网融合研究专家、融合网总编吴纯勇表示,“国网公司的成立以及后续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三网融合产业格局,其与现有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较量是2013年三网融合的看点之一。”

      应差异化竞争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广电运营商做宽带仍缺乏竞争力,要客观冷静地看这个问题。未来广电企业在该领域发展的难度仍较大。广电运营商应该寻求差异化竞争方向

      此前,国务院分两批公布了54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名单。目前来看,试点已经初见成效。

      “从各个系统运营商的角度来看,试点有一些成果。”吴纯勇介绍说,“集成播控平台的权力归属问题,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总平台与分平台的建设问题,以及不同系统间计费对接问题都有解决。”

      但业内人士也称,从试点的情况来看,广电系统企业相较于电信运营商仍处明显劣势。在现阶段,广电企业难以挑战电信企业,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两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不对等,在互联网出口资源、网间资费结算等方面,都是电信系统占有绝对优势。其次是资金问题,与电信运营商相比,广电系统的企业本身体量很小,电信企业可以不断出资进行网络建设,而广电系统资金相对匮乏。

      对此,深圳市广播电视集团总工程师、国务院三网融合专家小组成员傅峰春认为:“电信的策略非常成功,十年前电信就看到了固话收入下降、互联网收入上升的趋势,于是电信运营商开始加大宽带投入。现在运营商还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进行宽带提速。”

      而在广电方面,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测算,以每户投资1500元计算,广电计划用10年时间达到2亿户用户规模,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总体投资规模将达3000亿元。

      以负责整合深圳全市有线网络的天威视讯为例,2012年公司有线宽频在网用户数为36万户,较2011年底增加2.19万户,有线宽频缴费用户数为19.33万户。其中,多数宽带用户使用4M宽带,30M用户也逐步有了一些。

      傅峰春解释,天威视讯宽带业务虽有发展,但是与深圳市电信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而宽带资费的下调,更多是因为电信企业之间的竞争。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广电运营商做宽带仍缺乏竞争力,要客观冷静地看这个问题。未来广电企业在该领域发展的难度仍较大。

      对此,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表示,很多人把三网融合进展缓慢归咎于广电和电信的利益冲突,但实际上,广电和电信不在一个竞争层面上,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广电行业的业务量还不到电信业的二十分之一,两者不可能开展有效的竞争。

      吴纯勇明确称,从各方面情况来看,互联网都是三网融合的核心力量,电信运营商更有能力推动三网融合。广电运营商应该寻求差异化竞争方向。

      又一主角诞生

      “OTT TV”新兴模式开始兴起。虽然OTT TV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OTT TV正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并将成为三网融合时代的主角之一

      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为新媒体的诞生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相比传统的单向广播电视业务,具有海量内容且可随时点播的互联网电视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青睐,一种叫做“OTT TV”的新兴模式开始兴起。

      据介绍,虽然OTT TV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OTT TV正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并将成为三网融合时代的主角之一。

      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指在为用户提供互联网的业务成为运营商的一种业务之后,运营在互联网“之上”的业务。这种业务最典型的特征是,其提供者无需拥有自己的物理网络,直接在运营商的互联网物理网络上运营,甚至和运营商的电信业务竞争。

      “OTT TV”是“OTT”业务的一种,其本意即所有通过公共互联网向用户传输视频的业务,等同于目前比较常用的词汇“互联网电视”。

      在技术的推动下,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OTT TV电视。中国电信启动的互联网电视试点工作,与四大牌照商合作,采取机顶盒形式。中国联通进行互联网电视相关标准制定和产品侧推进,与华数合作,走机顶盒模式,目前在山东、天津等地已经开始发展用户。中国移动成立了OTV互联网电视项目组,正和7大牌照商交流合作。

      业内人士看来,电信运营商财大气粗、用户量巨大,它的进入势必带动整个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发展。

      “如果目前所有的设备都具备直接接入OTT业务的能力,就意味着人们随时能把有线电视那根线拔了。”NAGRA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张军涛日前公开表示。

      他不是在危言耸听。随着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互联网电视市场被广泛看好。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用户数庞大的市场。

      据英国市场研究公司Digital TV Research预测,中国互联网电视市场的营收总量将从2010年的500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3.8亿美元。

      国内知名OTT TV品牌第五元素高级副总裁况总也表示:“产业发展潮流是不可逆的,可以预见在2013年,OTT TV产业必将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