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有线电视
    网络整合
    任重道远
  • 三网融合政策将迎密集发布期
    行业发展格局渐明
  •  
    2013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有线电视
    网络整合
    任重道远
    三网融合政策将迎密集发布期
    行业发展格局渐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有线电视
    网络整合
    任重道远
    2013-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衡道庆

      

      尽管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的定位已经明确,但直到现在,全国省级广电网络的整合进度依然复杂而缓慢,中国广电梦想中的“第四运营商”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针对“第四运营商”的整合前景,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创新方向,记者专访了三网融合专家、融合网主编吴纯勇。

      

      整合之路面临资金等挑战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的整合前景?

      吴纯勇:目前,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业内外各方人士企盼的眼神中仍然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未来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作为整个有线行业的龙头、标杆,其成立的难度比三年前、十年前都要困难得多。仅从资本市场层面来看,2010年之后,各省级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开始纷纷以上市的形式来解决自身未来的行业地位,目前,具有“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血统”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歌华有线、吉视传媒、广电网络、电广传媒、天威视讯、华数传媒、湖北广电、东方明珠、中信国安等。

      截至2013年3月底,上述几家具有“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血统”的上市公司市值高达600.37亿元(湖北广电连续停盘,故未含该公司数据;东方明珠拥有东方有线30%左右的股份,不算纯正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

      中信国安虽然不是纯正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但该公司却在全国二十余座城市中都有其入股的有线网络公司)。

      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近几年,至少还有三家以上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正在为上市之路未雨绸缪。如果再加上这三家准备上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那十余家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总市值有可能冲向千亿元大关。

      但整个有线电视网络行业的年收入每年基本上维系在数百亿元。未来上述三家省级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成功上市后,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不仅面临技术层面如何实现有线网络的双向化与互联互通、市场营销、业务创新等问题,更会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通过资本的方式完成对十几家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的整合工作?回购股票可能是方法之一。而传统的行政命令可能仅局限于对那些未上市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身上。

      此外,未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还要面对资金来源、技术统一、双向网改、终端部署等硬环境,以及人才储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服务体系等软环境的挑战。

      

      应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

      记者:在IPTV、OTT TV、智能电视等新业态的冲击下,广电系统应该如何面对?

      吴纯勇:对于上述新业态的出现,广电系统旗下的不同机构(如,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等)应该充分意识到互联网、IT、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对于广电系统自身的冲击。

      对于电视台而言,近几年,随着信息传输通道逐步突破相应技术瓶颈,电视台对于频道、节目及内容等层面的传输通道可选择空间逐步放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台开始与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产生直接的竞争态势。

      对于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而言,IPTV、OTT、智能电视包括未来的国网公司,都极有可能成为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作为传统的频道与节目传输的网络,未来应该根据科技的进步、大众的需求、产业链构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战略规划。毕竟,之前的生态链完全处于无品牌、无营销、无纯竞争的格局。未来应该重新构建相应的产业生态链,最终实现管理机构、运营商、厂商、服务提供商、媒体、用户等各得其所,共同促进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在微信、OTT TV的冲击下,电信运营商应该如何定位?

      吴纯勇:我们在回顾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后发现,在过去二十余年左右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互联网企业完全是以一个“颠覆者”的面目出现:用电子邮箱取代了传统的书信交往的方式;用门户网站、行业网站等取代了报纸、杂志;用微信、即时通信工具取代了人们通电话;用网络视频取代了电视频道;用电商取代了购物商场;用免费使用取代了付费的习惯……

      在这样一个氛围下,作为电信运营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是一味回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运营商应该正视这样一个发展现状,进而寻找到与其相融、相适应的发展之路。

      目前当务之急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可否将各自旗下的飞信、飞聊、翼信、沃友等业务进行“四合一、三合一”,共同研发及推出一个可以跨网络、跨平台能够与微信相抗衡的电信运营商版本的“微信”?在共同研发及推出过程中,三大电信运营商还可以充分与互联网企业共同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

      记者:在三网融合全国推广的过程中,预计还会诞生哪些全新的业务及产品?

      吴纯勇:近几年,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的不断向前推进,文化娱乐产业布局(如,运营平台搭建、内容产业整合、衍生产品领域的联合、资金层面的确定等)已初步成型。

      在今后的三网融合工作中,两大阵营的运营商们可将更多精力放在围绕大众具体需求,研发出更多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业务上。

      未来无论哪个信息传输通道,都可以将发力点放在努力为用户打造贴心、快捷、便利的娱乐文化消费环境与氛围这个重心上。

      三网融合背景下,最为容易实现的业务就是娱乐领域,而娱乐文化产业当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各自平台,紧紧抓住并解决当下年轻群体在精神文化领域全新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围绕老龄化现象,研发并推出相应的业务及产品。

      我们认为,三网融合实际上是应用、业务层面的融合,应用、业务可跨终端、跨网络是我国推动三网融合试点的最大初衷之一,上述业务畅想只是冰山一角。未来,运营商只要推出大众真正需要的业务及产品,能满足不同人群的相关需求,无论是运营商(如中国移动、国网公司等)、设备厂商(如中兴、华为、烽火通信、乐视网、小米等)、内容提供商(如华谊兄弟、中视传媒、成都博瑞等)、第三方服务商(如蓝色光标、省广股份等),自然都会找到其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