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艺术资产
  • 9:开市大吉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金基金专刊
  • A2:金基金专刊
  • A3:金基金专刊
  • A4:金基金专刊
  • A5:金基金专刊
  • A6:金基金专刊
  • A7:金基金专刊
  • A8:金基金专刊
  • A9:金基金专刊
  • A10:金基金专刊
  • A11:金基金专刊
  • A12:金基金专刊
  • A13:金基金专刊
  • A14:金基金专刊
  • A15:金基金专刊
  • A16:金基金专刊
  • 消失的市场
    ——管制经济投资的挑战和机遇
  • 期待更多交易工具 培育成熟机构投资者
  • 中国量化投资“钱景”广阔
  •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  期货公司要利用新平台打造新商业模式
  • 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金纪湘:一季度GDP预计达8.1%
  •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刘劲:市场对新股IPO反应过度
  • 企业债净融资量创新高
    信用债杠杆模式埋隐患
  •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工孟:  中国量化投资有望迎来百倍增长
  • 国信证券发展研究院总部总经理何诚颖:  盈利压力促券商拥抱量化投资
  •  
    2013年4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消失的市场
    ——管制经济投资的挑战和机遇
    期待更多交易工具 培育成熟机构投资者
    中国量化投资“钱景”广阔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  期货公司要利用新平台打造新商业模式
    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金纪湘:一季度GDP预计达8.1%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刘劲:市场对新股IPO反应过度
    企业债净融资量创新高
    信用债杠杆模式埋隐患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工孟:  中国量化投资有望迎来百倍增长
    国信证券发展研究院总部总经理何诚颖:  盈利压力促券商拥抱量化投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量化投资“钱景”广阔
    2013-04-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第三届中国量化投资国际峰会”在沪举行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王诚诚

      

      第三届中国量化投资国际峰会近日在上海举行,600余名政府官员、国际投资机构负责人、学者及量化投资领军人物出席峰会,并就量化投资对中国金融信息业发展的影响、中国金融衍生品创新与展望等话题展开讨论。参会嘉宾一致认为,在一系列金融创新之后,中国市场中的交易工具已得到较大丰富,量化投资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量化投资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健武说,转融通试点正式启动、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推出、玻璃期货挂牌、国债期货和期权的筹备,均显示了中国金融业在2012年所取得的长足且富有创造意义的进展,同时也预示着其必将在2013年再接再厉。

      “目前,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在中国发展的基本条件逐渐完备,国内投资者趋之若鹜的同时,国外很多量化投资人士也敏感地将目光投向中国。”

      林健武称,由于量化投资交易策略的业务稳定,市场规模和份额不断扩大。迄今为止,整个行业刚刚步入发展的第五年,已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工孟则预测,2020年中国量化投资基金总量将达到3万亿人民币,与此相关配套的服务业产值则可达2000亿元人民币。

      参会嘉宾同时对对冲基金的中国机遇与挑战,量化投资交易平台、数据、软件与工具,量化对冲基金风控与评价体系,金融结构化产品设计等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对冲基金目前最大的发展机遇在于投资市场收益率的下降和客户对绝对收益需求的提升。”上海艾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蒋锴说,市场不断推出的新交易工具也为国内对冲基金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