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焦点
  • 5:焦点
  • 6:要闻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制约因素加大
    宏观政策寻求微妙平衡
  • 货币政策该如何寻求平衡
  • 乘上短融扩容东风
    博时安盈债券价值凸显
  • 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亟待进一步加码
  • 警惕成本推动型通胀
  • 产业政策调结构中需发挥更大作用
  •  
    2013年4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制约因素加大
    宏观政策寻求微妙平衡
    货币政策该如何寻求平衡
    乘上短融扩容东风
    博时安盈债券价值凸显
    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亟待进一步加码
    警惕成本推动型通胀
    产业政策调结构中需发挥更大作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产业政策调结构中需发挥更大作用
    2013-04-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衡道庆

      

      昨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一季度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此,专家认为,在二季度甚至未来更长时间内,产能过剩都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产业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长春认为,频频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说明相关的运行机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张长春认为,部分传统产业如炼铁、炼钢、有色金属冶炼中的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即使企业徘徊在破产边缘,但因考虑到企业破产倒闭可能引发就业等问题,有关方面常常会想方设法维持其生存。这就导致市场竞争机制难以充分发挥择优汰劣的作用,落后产能淘汰不了。

      业内人士认为,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如不能及时得到化解,将引发恶性竞争、效益下滑等问题,如任其发展还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经济危机。

      为此,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工信部将继续推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工作,特别是要“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信部将对产能过剩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有效措施,力争消化一批产能、转移一批产能、整合一批产能、淘汰一批产能。

      业内人士介绍说,缓解产能严重过剩的近期措施,是利用过剩时期产品价格低廉的有利时机,适度上马一批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民生类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棚户区改造、城镇地下公共设施、通村公路、防灾减灾工程、生态环境治理等,通过扩大内需消化一批产能。同时,推进兼并重组、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加码”。

      但业内人士同时指出,根治产能过剩问题的长久之策,还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纠正资源错配的功能。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明确提出:“要尽快改变依靠行政审批的管理方式,转向更多依靠落实和强化规范政策标准等措施,加强引导和监督,从源头上遏制企业进入产能过剩的阶段,积极推动完善市场机制和减少政府的干预,加快要素价格形成的机制和资源税的改革,规范各种投资优惠的政策,形成对地方和国企的有力约束,从体制机制上消除企业进入的动力和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