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焦点
  • 5:焦点
  • 6:要闻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英伦加筑金融“防护网”
  • 广义货币破百万亿凸显当前经济矛盾
  • 摆脱复苏困境亟待推进深层改革
  • 住建局的“迷魂阵”
  • H7N9禽流感可能对CPI产生短期影响
  • 黑田时代的日元资产机会之窗
  •  
    2013年4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英伦加筑金融“防护网”
    广义货币破百万亿凸显当前经济矛盾
    摆脱复苏困境亟待推进深层改革
    住建局的“迷魂阵”
    H7N9禽流感可能对CPI产生短期影响
    黑田时代的日元资产机会之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英伦加筑金融“防护网”
    2013-04-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 勇

      撒切尔夫人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被称作“大爆炸”的金融业改革。而就在她离世前七天,英国金融行为准则局和审慎监管局“闪亮登场”,也可以算是对撒切尔夫人“大爆炸”金融业改革的继承和创新。显然,唐宁街试图通过这种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筑牢金融“防护网”,达到宏观政策和微观监管密切沟通互动的效果,为英国经济复苏和重振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欧债危机爆发至今,几乎所有的欧元区国家都负担了巨额国家债务、银行债务乃至企业债务,而银行负债的价值,取决于银行本身及银行背后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银行和政府同时资不抵债,债权人及存款人的资产不仅会被强行减记,甚至剩余资产还将在政府管制下被无条件冻结。塞浦路斯就是最好的例子。塞浦路斯央行3月30日宣布:凡超过10万欧元的存款,其中37.5%将换为BoC的A级股权;除转股存款外,另外22.5%的部分将暂时部分或全部被冻结,等到90天后由一家独立机构对该行价值评估,之后再决定此部分冻结存款被全部还是部分转化为A级股权,剩余比例将继续计息,但利息率非常低;剩余40%会继续按现有利率计息,并且尽快解冻,但在BoC经营状况转好以前不会退还本息。将上述三类相加,存款余额超过10万欧元的大储户最高损失额度可能高达60%。这是不久前塞浦路斯政府为获得欧元区100亿欧元援助拟向储户征收存款税议案被否后的又一项措施。

      如今,欧债危机尾部风险爆发所形成的“龙卷风”又扑向了斯洛文尼亚。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以来,斯洛文尼亚经济屡走下坡路,银行业亏损严重。2009年前三个季度,该国经济连续大幅萎缩8.4%、9.4%、8.8%。2010年,经济经历了短暂的好转,而2011年三季度经济再度萎缩0.5%,至今未能实现正增长。目前,斯洛文尼亚银行坏账总额约为70亿欧元(约合91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且,该国三家最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已由2011年的15.6%升至2012年的20.5%,这些贷款将近三分之一发放给了私营部门。不少市场人士由此预测,斯洛文尼亚恐怕将成为继塞浦路斯后下一个求援的欧元区国家。

      英国虽然始终没有加入欧元区,但2010年至今,欧债危机的“龙卷风”,也使英国经济深受其害,银行业的日子尤其不好过。而恰在此时,英国银行业却又接连曝出丑闻。巴克莱银行等银行被指涉嫌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最终遭到重罚。莱斯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因误售保险产品而支付巨额赔偿。还有,3月底,金融服务局对英国保险业巨头保诚集团首席执行官蒂亚姆开出了3000万英镑的罚单,原因是该集团在2010年初对美国公司发起收购时,蒂亚姆并未及时报告监管部门。这使得蒂亚姆成为英国《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成分股中首位遭监管机构处罚的企业高管,而这笔罚金也是金融服务局开出的第五大罚单。

      危局促使英国政府在加强金融监管的改革上拿出大举动。由撒切尔夫人在27年前全力推动的金融业“大爆炸”改革,核心内容是金融服务业自由化,废除各项金融投资管制,银行开始提供包括证券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等。经历了那次“大爆炸”后,英国全面摧垮了本土及英联邦国家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促进了商业银行业务与股票经纪业务相融合,以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相互结合,金融交易自由化飞速发展。不过,自那时以来金融监管改革一直没有太大进展,形成金融领域“服务腿长而监管腿短”的局面。直到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政府上台后履行其执政承诺,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制订通胀目标以防范金融业日益增加的系统风险,局面才稍稍有所改观。在监管方面,工党政府将英格兰银行的监管银行业职能移交给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

      斗转星移,从本月1日起,英国新的监管者——金融行为准则局和审慎监管局成立,原来的金融服务监管局由此完成了历史使命。英国开始实行的是一种“双峰”金融监管体制,即英格兰银行之下设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监管局这两个金融监管局,直接监管英国约2.7万个各类金融机构。两局职能有别,前者主要监管银行、存款、保险、信贷和大型投资机构。后者监管对象为其他金融企业,例如中、小型投资机构、保险经纪、基金等。两局之上是英格兰银行的金融政策委员会,负责识别和采取行动,消除或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并负责对两局提供指导和建议。“双峰”金融监管架构是针对之前英国金融监管机制缺乏协调的弊端,废除了原先由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和财政部三方监管的体制。使英格兰银行除了负有货币政策职能,还负起了全面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从而成为最有权力的中央银行。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