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焦点
  • 5:焦点
  • 6:要闻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期指这三年
  • 金融机构眼中的期指三年:避险 创新 期冀
  • 三岁看大 无须“空”操心
  •  
    2013年4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5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焦点
    期指这三年
    金融机构眼中的期指三年:避险 创新 期冀
    三岁看大 无须“空”操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指这三年
    2013-04-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0年4月16日上市的股指期货,到今天走完了三年的旅程。它在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消散时诞生,又在国内外复杂动荡的经济形势中成长。截至2013年3月28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累计成交2.4亿手(按照单边计算,下同),累计成交金额194.9万亿元,逾140家机构参与到了期指市场,交易量排名全球股指期货第五位。

      股指期货的出现,改变了中国资本市场缺乏避险机制的旧貌。一个由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风险管理市场组成的多层次立体市场已渐趋成熟,并为金融衍生品未来更深远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叶苗

      成世界第五大指数期货

      记者从中金所了解到,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三年来,交易保持适度活跃态势,截至2013年3月28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累计成交2.4亿手(按照单边计算,下同),累计成交金额194.9万亿元,日均成交30.5万手,日均成交金额2430.8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金额逐年增加,尤其是2012年增长比较明显,日均成交量43.24万手,日均成交金额达3121.0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08.86%、73.62%,全年成交约1亿手,交易量排名全球股指期货第五位。

      截至2013年3月22日,共计70家证券公司、47家基金公司、7家信托公司、5家QFII和14家期货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开立股指期货交易编码。总开户数稳步增加,投资者风险承受力强。到2012年底账户总数达到12.6万户。经过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筛选,股指期货投资者多为有丰富经验的股票、商品期货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交易较为理性。

      随着套保交易者和套利交易者的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交易结构也日趋改善,投机持仓占比有所下降,套保套利持仓占比相应上升,股指期货市场上已形成套保、套利和投机交易者共同参与的交易结构。套保交易者参与交易的日均账户数比上市初期增长了3.77倍。2012年,套保交易者的日均成交量比2010年增加了2.93倍;日均持仓量比2010年增加了3.39倍,占全市场持仓近三成。自2012年2月套利交易相关规则出台后,套利交易者的成交量和持仓量不断提高,已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对股市形成了平衡力量

      自股指期货上市至2012年末,股指期货主力合约与沪深300指数的价格相关性高达99.90%,基差率维持在±1%以内,为市场功能发挥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股市下跌通道中,股指期货基本维持正基差,“高开”、“高收”的交易日比例分别达到85.91%和77.73%,形成了对股市“开盘上引”和“收盘上拉”的平衡力量。

      自股指期货上市至2012年末的三年来,股指期货的主力合约一般都是市场上的近月合约,占市场总成交比重维持在90%以上,主力合约的持仓量占全市场比重也超过70%,占比稳定,分布合理,符合成熟市场的一般规律。共实现32个合约的顺利交割,交割量仅相当于市场日均持仓量的1.95%,交割占比较低。期现货市场均未出现“到期日效应”,期货交割没有对股市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市场也没有出现对到期合约交割的炒作。

      中金所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包括:近远月合约保证金标准统一下调至12%、手续费连续多次下调或减免、持仓限额由100手调整到600手、日内开仓限额由500手调整为1200手。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了市场运行质量提升和功能深化发挥,市场反映积极。

      没有出现风险事件

      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中金所作为市场组织者,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实行全程监管,始终坚持严格监管理念,严控运行风险。市场交易秩序良好,未出现重大违法违规交易行为,没有出现会员强制平仓、客户投诉和交易纠纷。中金所不断完善市场规则,进行市场推介,出台一系列制度鼓励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和产品创新。

      上市前沪深300指数单日最高涨幅达到9.34%,单日最大跌幅达到-8.11%;而股指期货上市后,指数的最高日涨幅仅为5.05%,最大日跌幅仅为-6.21%,分别缩小了45.9%和23.4%。

      股指期货上市后,沪深300指数涨跌幅超过2%和3%的天数分别下降了54%和66%,而且波动幅度越大,降幅越明显。波动幅度在1%以内的交易日则增加了131天,增幅约14%,显示投资者较少追涨杀跌,投资越来越理性。

      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同期比较,股市年化波动率从37.99%降到22.07%,降幅超四成。厦门大学韩乾等学者的研究发现,排除了其他因素影响,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上市近三年来显著降低了股市波动率,降幅在25%左右,进一步佐证了股指期货促进股市稳定的作用。

      股票市场连续上涨或下跌的月份明显减少,一般不超过四个月,主要表现为涨跌互现,单边市持续时间变短,牛熊转换周期缩小,且单边涨跌幅度都不大,最高连续月涨幅和连续月跌幅分别为31.87%和23.63%,比股指期货上市前分别缩小了69.78%和41.93%,市场运行态势更加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