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朱建华
在本周一,沪深股市双双向下破位,股指大跌。有人把这种局面归咎于一季度GDP增长低于预期,应该说这也不无道理。但是,如果再深入地研究一下,不难发现其实近阶段来的股市走势,客观上已经对这些经济数据作出了反映。换言之,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是体现得相当充分的,大盘的运行轨迹,客观上早就提示了经济活动的景气度。
回眸股市在去年12月份以来的上涨,当时的重要推动因素就是人们认为实体经济开始复苏。也因为这样,那些属于早周期范畴的投资品板块股票,就率先有所表现。但是,在行情运行约一个月后,这些板块股票就出现了滞涨,其后驱动股指上涨的,主要是中小市值的题材股。而到了2月中旬,大盘攀升到2444点后回落,那时主要的杀跌动力之一就是投资品板块股票,由于其权重作用比较大,尽管当时中小市值的题材股还保持了一定的活跃度,但此时股指的交易重心已经呈现了趋势性下滑的态势,并且出现了场内资金开始不断撤出股市的局面。显然,在这个时候,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已经感觉到本轮的经济复苏道路可能比较曲折,自然的也就无从将这波反弹行情与2009年的情形相类比。也因为这样,越是到后来,随着相关的运输,发电,信贷等分项指标陆续公布,大家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也就不断弱化。在2月份的时候,一度有人认为实体经济出现了“全面复苏”,而3月份的时候,说“弱复苏”的人开始占据了多数,而后甚至有人认为是“不复苏”了。而此时,像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采掘等板块,其股票价格大都已经回到了去年12月初的水平。事实上,如果是对这些市场现象做些分析,似乎也不难得出GDP增速不尽如人意的结论。股市在经历了超过25%的大涨以后,现在又回吐了50%以上的涨幅,客观上表明,当初支持行情上涨的经济复苏题材,现在已经受到了挑战,后市显然不能再仅仅依靠这一事件来继续走高。
其实,当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7%的消息公布,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空落地,它更多是解释了为什么最近两个多月来股市表现疲软。至于说消息公布后大盘的进一步下行,应该说是市场恐慌情绪的产物。而作为理智的投资者,在这个时候应该意识到的是,如今实体经济之所以复苏乏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产物,也是中国经济告别以往依靠投资拉动模式的结果。而未来的经济发展,出路在于改革。因此,一方面要适应经济增长放缓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应该熟悉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证券投资。应该说,一段时间来,市场的结构分化还是比较明显的,在投资品板块股票价格普遍下挫的同时,也仍然有包括消费电子,医药生物,大众消费等板块的股票维持了相对强势。另外,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金融,房地产等板块,也依然有着不错的表现,虽然它们本身遭遇到了不少利空。这样的走势同样能够说明数据,也就是提示人们,在实体经济整体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仍然会有一些行业能够取得较快的增长,而资本市场应该要对这种状况作出反应。
因为经济增长放慢而对股市持谨慎态度是有必要的,面对一季度的GDP数据,投资者确实有必要放弃迎接“大牛市”的幻想。但是,看到市场上仍然存在的那些表现强劲的品种,投资者也需要从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从制度改革带来红利的层面来考虑问题,是否这个市场上也还存在着良好的投资机会呢?也许,未来会有一些经济数据告诉人们这是真的,但聪明的投资者也许在当前的股市走势上也能够把握这些数据,并且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寻找到好的个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