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基金一季度新进27股 选股关键看业绩
  • 互联网财富管理渐成趋势 部分基金深度“触网”
  • 解析混合型基金“长跑健将”
  • 嘉实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从今年预算看投资机会
  • ■理财超市
  •  
    2013年4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财富管理
    基金一季度新进27股 选股关键看业绩
    互联网财富管理渐成趋势 部分基金深度“触网”
    解析混合型基金“长跑健将”
    嘉实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从今年预算看投资机会
    ■理财超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解析混合型基金“长跑健将”
    2013-04-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苧月 ○编辑 于勇

      对于未来中长期投资策略,执掌国投瑞银稳健增长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朱红裕表示,选股上关注两类上市公司:一是在未来三到五年将迎来较快发展的公司,如医药、食品饮料、传媒、TMT等板块中的成长类公司;另外一类则是传统行业中的优质上市企业

      ⊙记者 张苧月 ○编辑 于勇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时间内,全部混合型基金中每年业绩排名位于前二分之一的混合型基金仅有20只,而每年业绩排名前三分之一的混合型基金仅有5只。其中,国投瑞银稳健增长基金表现尤为突出,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排名位居同类基金前三名。而据晨星统计,2012年度,该基金跑赢了同期可比的81只标准混合型基金,以年内14.25%的累计总回报率成为冠军。截至上周五,该基金2013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6.48%。

      

      灵活的仓位选择

      国投瑞银稳健增长混合型基金成立于2008年6月11日,当时正值A股市场的单边下跌市。不过,该基金采取了极为保守的建仓策略,有效规避了市场大幅下跌对基金净值的正面冲击。统计数据显示,该基金至2008年三季度末的持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仅为21.88%,至2008年末的股票仓位比例为43.01%,仅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最低股票仓位要求。在2008年6月11日至12月31日期间,上证指数累计下跌40.15%,同期国投瑞银稳健增长净值下跌6.10%,相对大盘实现34.05%的超额收益。

      另外一次较为成功的仓位调整发生于2011年下半年,季报披露的公开数据显示,该基金在2011年9月底的股票仓位为62.16%,显著低于同年6月底的71.03%。而在此期间,稳健增长基金的净值下跌4.09%,上证指数三个月内13.25%的跌幅。而截至2012年12月31日,国投瑞银稳健增长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66.2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下跌1.96%,上证综指下跌25.41%。

      

      精准的行业轮动

      国投瑞银稳健增长混合型基金的另一大特点是较为准确的行业配置。近年来A股市场呈现震荡走势,去年七八月份更是迎来了地产股的暴跌,市场行情惨淡。正当众人抛弃地产板块时,该基金却果断加仓地产股。

      2012年一季度末,该基金房地产板块占比仅为20.55%,而至2012年三季度末,比例便升至43.58%。正如执掌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朱红裕预期,房地产板块在去年四季度实现了强劲反弹,申银万国一级房地产指数大幅飙升22.27%。该基金也因准确的板块配置,业绩排名迅速上升。其十大重仓股中的滨江集团、金地集团和首开股份过去一年累计涨幅分别达到53.03%、41.82%和36.81%。

      不过,随着地产股的大幅上涨,朱红裕却在去年年末选择逢高减持。去年四季报显示,房地产板块占该基金净值比例显著下降至13.14%。在减持地产股的同时,该基金增持了医药、生物及先进制造业等行业个股。而据今年一季度的市场表现看,医药股的强势崛起,及地产股的集体暴跌,再度证明稳健增长基金的行业轮动策略奏效。

      

      谨慎看待二、三季度行情

      仔细研究该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发现其行业集中度较高,有些行业一股不配,而有的行业则长期超配,个股集中度较高。“这里面并不一定要上升至个人理念或者投资信条,只是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配置自己熟悉的行业和个股。”朱红裕称。

      崇尚稳健投资的朱红裕认为,每次总结投资中的失败案例时都会得到一个结论:研究不够彻底,买卖决策缺乏足够的理性考量。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需通过“自上而下”的风险判断,和“自下而上”的实地调研。既要考察投资标的所在行业的景气度和发展趋势,也要结合标的公司的治理结构、核心管理层的经营水平进行深入分析。

      就短期市场走势而言,朱红裕指出,在经历年初以来的调整后4月份市场仍存在反弹的可能,但对二、三季度的市场看法总体偏谨慎。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从目前宏观经济政策来看,不排除未来几个月经济存在下行的可能;二、受通胀翘尾因素的影响,6月份之后的CPI数据存在同比上升的风险。投资策略方面,应密切关注高估值成长股的回调风险,通过仓位控制回避短期市场波动风险,为四季度投资创造主动性机会。

      对于中长期的投资策略,朱红裕表示,主要投资思路是把握成长股的阶段性机会和价值股的趋势性机会。选股上关注两类上市公司:一类是在未来三到五年将迎来较快发展的公司,如医药、食品饮料、传媒、TMT等板块中的成长类公司;另外一类则是传统行业中的优质上市企业,主要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层经营思路清晰、团队稳定、产品具有市场生命力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