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陈其珏
始于黄金跳水的这轮大宗商品跌势似乎一时还难以止住。继金、银之后,铜、锡也在18日触及熊市的分水岭,其他工业金属近期也持续大跌,原油价格则回到了去年12月的水平。
大宗商品跌跌不休,让很多机构再次发出了“商品超级周期已死”的警告,花旗、瑞银等大行都在之列。中国经济强劲不再,是商品空头公认的一大原因。不过,部分业界人士仍对此满腹狐疑。
铜博士加入“熊市俱乐部”
继黄金、白银之后,铜也加入了熊市行列。18日,伦铜主力一度跌破7000美元,为近18个月来首次,并进入了技术上的熊市。
18日欧洲盘中,三个月期铜一度大跌7%,至6800美元,创下自2011年10月以来新低。若以此价格计算,铜价相比前一轮熊市高点、也就是2012年2月时已累计回调超过20%,符合技术上的熊市定义。
其他工业金属近期也跌势惨重。伦敦期锡18日盘中一度跌近4%,较今年1月的前牛市高点累计回调超过20%,同样进入了熊市。镍18日一度跌至2009年7月以来新低,锌价则来到五个月低位。截至17日收盘,伦敦金属交易所一项覆盖六种主要工业金属的价格指数,已较前一轮牛市高点也即是2012年2月跌去19%,距离20%的熊市门槛仅一步之遥。
除金属外,其他商品同样未能幸免。连日大跌的纽约原油期货已回到去年12月份的低点;东京期胶跌至五个月低位。这些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商品连续大跌,引起了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大行预言超级周期结束
花旗等大行适时抛出了商品超级周期见顶的言论。
“2013年预计将成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终结之年。未来十年中,商品市场的机会将更多来自单个品种,以及商品相对股票、货币等的投资机会。”花旗分析师在本周发布的报告中写道。花旗将铝、铜和镍等主要基本金属今年的平均价格预期下调了5%至10%,明年的预期下调8%至13%。
瑞银近日也发布报告称,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可能”已经结束。主要大宗商品资产不可能再重现过去十年来的辉煌。
和当初“超级周期”形成时一样,“中国因素”再一次成为看空大宗商品的主要依据。
花旗认为,中国经济之前的繁荣已经被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所取代。一方面,中国的产能过剩仍是个问题;另一方面,沉重的债务负担和经济转型的压力,会令地方政府融资环境愈加艰难。鉴于此,钢铁、水泥、石化、有色金属和电煤都可能受拖累。瑞银的策略师则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并且逐步从“资源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转移。
未来一两个月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认为,从中短期来看,近期大宗商品全面加速大跌,直接导火索是黄金,而下一步走势,很大程度上可能也会取决于黄金。
大华银行经济财政研究部高级副总裁、高级经济师全德健认为,接下来一两个月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塞浦路斯出售黄金的进展。如果金市能尽快企稳,也会给大宗商品市场总体带来支持。
但另一方面,全德健表示,大宗商品后市走势也要看经济复苏的状况。大华银行总体上仍对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持偏正面的看法,即美国维持弱复苏、欧洲保持疲软、中国成功“保八”。特别是中国,全德健表示,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失望后,中国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增长数据应会有“相当好”的表现。
在中国发布最新增长数据后,不少大行都下调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测。然而,众多机构近乎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经济没有太大问题,无须过分担忧。
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德健预计,大宗商品市场应会基本保持平稳,不大可能出现进一步的暴跌。
在本周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小幅下调了对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从1月份预期的3.5%降至3.3%,不过,这一水平仍超过了去年的增速。IMF还预计,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长将分别为8%和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