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群 ○编辑 邱江
近期有不少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以提振未来公司业绩。其中部分公司解锁门槛较高,无疑是在向市场释放正能量。不过,记者发现,从最近案例看,业绩高增长固然相当诱人,但要想顺利完成解锁条件也相当困难。一旦考核指标未能达到,公司只有回购注销股份,无疑让“金手铐”的成色大打折扣。
先看康芝药业,其昨日抛出的激励计划解锁条件相当高。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428万股,授予价格6.43元。解锁条件是以2012年为基数,2013年至2015年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50%、520%和680%;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50%、120%和250%。
南洋科技4月20日推出了包含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权益形式的打包激励方案。除股票期权外,公司拟授予激励对象另外147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6.88元。解锁条件为:以2012年及2013年营业收入孰高值为基数,2014年至2016年公司营收增长率分别不低于40%、95%和200%,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40%、120%和350%。
再看此前的昆百大A推出的方案。公司2月19日披露,拟授予789.74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4.61元,解锁门槛很高:以2012年净利润(扣非)为基数,2013年至2016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180%、260%和360%。
较高的解锁门槛无疑在向市场释放未来业绩向好的预期,但值得关注的是,前期已有案例显示部分公司因解锁条件过高而导致无法行权,最终出现回购注销股份的情况。如名流置业,公司2012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下滑,直接宣告公司2012年6月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无法实施。再看林州重机,公司3月26日表示,由于2012年度净利润2.3亿元未达到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制订的业绩目标,根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规定,公司将回购注销第二期拟解锁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75.48万股。
一面是“前辈”们业绩不达标导致行权折戟,另一面却是后继者频频加高解锁门槛。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认为,股权激励是公司稳定内部队伍和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举措,大部分企业在推出方案时一定是综合考虑了行业业绩的平均水平以及公司自身所处的状况。但是,也不乏企业有资本运作的需要,通过短期的刺激股价可以让一部分资金释放。再者,对于公司来说,他们本身并不愿意回购注销这些股份,因股权激励的流产无疑将给公司增加一笔巨额的财务费用,其最终是由公司“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