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反弹逻辑遭破坏 三大策略来应对
  • 短期面临突破方向的选择
  • 全球五月动荡仍难免
    A股孕线放量有玄机
  • 产权交易公告
  • 后市仍将弱势筑底
  • 调整时间延长
    结构分化严重
  •  
    2013年5月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市场趋势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市场趋势
    反弹逻辑遭破坏 三大策略来应对
    短期面临突破方向的选择
    全球五月动荡仍难免
    A股孕线放量有玄机
    产权交易公告
    后市仍将弱势筑底
    调整时间延长
    结构分化严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反弹逻辑遭破坏 三大策略来应对
    2013-05-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研究所 屠骏

      

      4月初,我们认为站在当时时点看全年“N”趋势右下角的探底位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策略上仍然需要保持充分的谨慎。目前看,由于“经济退、政策进”反弹逻辑的破坏,我们认为沪指1949低点在四季度前可能再次受到考验。策略建议是严控仓位、重视海外投射效应、摒弃周期股。

      

      反弹逻辑遭到破坏

      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低于市场预期,4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50.5%,较3月回落1.1个百分点,同样显著低于市场预期。这是市场再度进入下跌,并进一步确认沪指2444点以来下降通道的催化因素(注意:不是根本因素)。事实上,经济增速“L”底特征与弱复苏早在去年四季度初,就已经成为市场一致预期,宏观政策面也早就提出了今年7.5%的GDP增长目标。因此,我们认为市场再度进入下跌的催化因素不是经济增速低于预期,而是市场预期与政策目标不合拍。更确切地讲,经济增速预期中的回落只是下跌的借口。

      更为不幸的是,当前市场依然没有彻底摆脱近两年来“经济退、政策进”的陈旧反弹逻辑。一方面, “L”底中单季度经济增速的回落被市场过度解读;另一方面,也是对市场形成实质压力的是,市场情绪在确认政策稳定基调过程中的失落。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一季度经济形势总体评价正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字眼未被提及,政府对经济的容忍度在提高。结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宏观稳住,微观放活”的精神,皆显示未来政策将保持总体稳定,关注重点正在从增长的数量转向质量。基于此,广州商品房价格指导与房产税扩围预期,显示房地产调控升级可能已经进入“只做不说”阶段,而国资委一季度经济形势通报会议提出,今年中央企业增加值增长要达到8%以上,利润增长要达到10%以上的要求,并不能解读为 “保增长”的政策信号。

      因此,我们认为“经济退、政策进”的反弹逻辑遭到破坏,带来的市场失落情绪仍将延续,这构成市场中短期承压的内因;而坚定转型与严控金融风险的既定政策方向,则是对市场形成偏空影响的外因。

      

      经济转型与GDP增速放缓不等于熊市

      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运行依然保持着熊市特征,对于十年大牛市起点的“豪迈观点”我们只能保持一份敬畏。但经济转型与GDP增速放缓并不等于熊市。

      其中比较有参照意义的是日本1974年至1985年的经济中速增长时期,GDP增长率从9.3%降至3.3%,期间由于机械和汽车业的振兴实现产业升级,日经225指数缓步上升进入牛市。另一个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从以纺织为主的低端制造业向汽车、机械、石化等重工业转型,GDP增长率从9%降至6%,期间KOSPI指数取得累计上涨140%以上的绝对收益。

      经济转型与GDP增速放缓不等于熊市,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低于预期只是下跌的“催化剂”,剔除制度建设与供求关系市场本身原因外,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尚未在转型中找到新增长动力是熊市的根本原因,若干年后回首,GDP增速的小波动只不过是大盘趋势变化的“借口”。

      

      三大操作策略

      在旧反弹逻辑遭到破坏的背景下,对于后市操作,我们提出三大操作策略来应对。

      其一,“经济退、政策进”反弹逻辑遭到破坏的内因,坚定转型与严控化解金融风险既定政策方向的外因,共同指向的调整目标仍较遥远——四季度前沪指考验1949低点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严控仓位是操作策略的根本。

      其二,经济转型中景气长期逆转的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周期性行业,估值已不具备历史可比性,因此市场“去周期化”的过程可能才刚刚开始,因此,近阶段操作应摒弃周期股。

      其三,“经济退、政策进”反弹逻辑的破坏,将使得大盘对于GDP增速与“刺激政策”的敏感度下降,此时A股市场的海外投射效应可能增强。整体而言,著名外资投行的多空言论以及海外资金配置A股的意向变化,将成为市场系统性波动的“新借口”。从热点板块结构看,海外新技术(尤其是新能源与消费电子领域)的兴起,会再造小盘成长股的新强势群体,近期非超涨成长小盘股的下跌,预示新一轮结构机会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