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数据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四月全球艺术市场下滑至一年来最低点
  • 示范效应不大 操作性不强 首部地方艺术品市场管理规定出台 市场波澜不惊
  • 元代“界画”经典现北京首轮春拍
  • 揠苗助长还是成名趁早? 美院毕业展扎堆 大学生作品市场热需降温
  • 艺术市场期待“红五月”
    两大板块先声夺人
  •  
    2013年5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艺术资产
    四月全球艺术市场下滑至一年来最低点
    示范效应不大 操作性不强 首部地方艺术品市场管理规定出台 市场波澜不惊
    元代“界画”经典现北京首轮春拍
    揠苗助长还是成名趁早? 美院毕业展扎堆 大学生作品市场热需降温
    艺术市场期待“红五月”
    两大板块先声夺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元代“界画”经典现北京首轮春拍
    2013-05-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当前的古代书画热源自藏家的关注以及行家与拍卖行的推波助澜,其中最难得的莫过于对精品力作的发掘。此次北京第一轮春拍中北京文博苑拍卖公司将在其“宋元六品专场”推出一幅元代李容瑾的《汉苑图》,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这幅高102厘米、宽55厘米的绢本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特有的建筑绘画——“界画”的经典作品:其近景以鸟瞰法描绘,十字脊重檐歇山顶殿阁,辅以配殿回廊,使画面有阔远感;其中景以透视法描绘,使中景的建筑群纵深感加强,具有深远感;而其远景的建筑群则以仰视画法,特别是远山一抹,使画面具有高远的感觉。

      古代书画专家朱绍良将此作品鉴定为李容瑾真迹。他认为这是中国“界画”的经典:作品所描绘的殿堂有明显的元代标志;画面建筑结构准确,堪称传统绘画所谓的“以毫计寸”,是真正的以百分比绘图;作者的绘画方法十分繁复,大部分殿堂线条使用界尺,但细部的繁密结构、转角的弧形结构均为手工绘制。

      朱绍良还考证了这幅作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容瑾《汉苑图》以及日本大阪美术馆所藏的另一幅郭忠恕的元代界画《明皇避暑宫图》轴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台北故宫的《汉苑图》与此图的笔法、构图极其相似;而大阪的《明皇避暑宫图》轴则是托名郭忠恕,实际也是李容瑾所作。因此,这幅《汉苑图》是一件极重要的艺术作品,在中国内地目前尚无此类作品收藏。

      经过中国书画板块近两年的持续调整,古代书画逆市而上从冷门变成了热门,其极佳的流通性受到市场热捧。不过,各家拍卖公司所致力于挖掘的经典作品却与众不同,即便在市场低迷时也照样高价成交。而在蓄势待发的今年春拍中,此精品能否带来行情突破,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