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数据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股东权益大降触及退市红线
    中电光伏再受纳斯达克警告
  • 通威股份:
    全力做强饲料业务
  • 新船订单露复苏迹象
    造船业拐点远未到来
  • *ST园城就撤销退市风险
    警示相关事项答记者问
  • 《证券质押登记证明书》遗失作废声明
  • “同业竞争”作梗
    *ST中基重组告吹
  • 中国国航及子公司
    将引进百架空客飞机
  •  
    2013年5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公司·纵深
    股东权益大降触及退市红线
    中电光伏再受纳斯达克警告
    通威股份:
    全力做强饲料业务
    新船订单露复苏迹象
    造船业拐点远未到来
    *ST园城就撤销退市风险
    警示相关事项答记者问
    《证券质押登记证明书》遗失作废声明
    “同业竞争”作梗
    *ST中基重组告吹
    中国国航及子公司
    将引进百架空客飞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船订单露复苏迹象
    造船业拐点远未到来
    2013-05-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海集运42亿订购5艘大型集装箱船的消息,令投资者对造船业今年的表现多了一份期许。记者从上海航交所了解到,从去年四季度至今,新船订单同比有了明显复苏迹象,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大型集装箱船的订单更是同比大幅增长。但是,这一轮造船订单复苏更多基于个别企业现金流改善及成本控制考量,而真正依靠“运价”上扬推动的造船行业拐点还远未到来。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新船订单现恢复“苗头”

      昨日,中海集运宣布同韩国现代重工签署5艘18400TEU型集装箱船舶订单,合同金额对应人民币约为42亿元。由此,中海集运成为继马士基之后第二个投建当前最大集装箱船的公司。而更为引人关注的是中海集运关于此次订购的原因的解释——“目前造船价格正处于市场低谷。2013年2月Clarkson新造船价值数为126.4点,环比上涨0.2点,且该次上涨是该指数自2011年6月后首次上涨,并且从去年10月后,Clarkson新造船价指数持续在126点前后徘徊,造船指数在近半年始终在低位徘徊,预计新船造价或已基本触底,再度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面对低廉的建造成本和低风险,中海集运的此番“抄底”是否有着风向标的意义?事实上,考虑到上述“双低”因素,新船订单已有所恢复。“我们监测到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从去年四季度至今,新船订单的同比数据都出现了恢复。”上海航交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这种恢复并非全面性的,主要体现在大型集装箱船舶和高附加值船舶领域。以前者为例,数据显示,1万TEU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舶今年一季度的订单约为30单,而去年同期仅为5单,同比大幅提升。而像LNG船这样的高附加值船舶订单也出现在市场上,如5月2日中海发展宣布订购6艘17.4万立方米LNG船舶,总价超过15亿美元。

      

      造船业出现拐点为时尚早

      这些新订单的投入,是否意味着困扰造船业已久的运力过剩问题出现转机?事实上,这样的订单恢复或许更多出于企业自身控制成本的考量,而并非需求拉动。

      从细分市场看,相对于干散、油运市场,集运市场去年表现相对较好,由此也给行业公司一定的“缓冲”机会。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5月7日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创富榜》,集运企业的排名整体上升。数据显示,去年70家航运、港口及船舶海工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219.53亿元,同比大降21%。其中,航运企业合计亏损近72.82亿元。不过,集运企业通过多次提价成功扭亏为盈,2011年巨亏的中海集运、长荣海运和阳明海运,2012年排名均有大幅上升。而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去年平均值为1253.6点,较2011年平均值1007点上升24.5%,已经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上。

      以中海集运为例,公司一季报显示,目前不到50%的负债率使其具备了低点再扩张的能力。由于大船的优势在于单箱的燃油成本会明显降低,中海集运此次订船将明显改善其船队结构,以应对未来集运业朝大船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每个公司对行业判断、现金流水平都不一样,所以会有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整个行业看,目前出现新船订单恢复的情况,并不是因为运价有了明显回升势头,也不是基于企业考虑到未来供需状况的改善,判断运力不够,所以决定新增造船订单。因此,说造船行业出现拐点还为时尚早。”长江证券分析师韩轶超向记者表示。

      显然,基于上述因素,并非所有公司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兴业证券分析师纪云涛在报告中指出,由于需求低迷、新船不断交付的压力,考虑到行业大部分公司财务状况并不良好,“行业再大规模订船的可能性不大”。

      既然这种订单的短期复苏距离真正拐点为时尚早,因此对中国船舶企业的业绩改善作用亦十分有限。目前,中国船舶企业以散货船订单为主。上海航交所分析人士指出,散运市场由于运力过剩依然严重,BDI徘徊在1000点以下的低点,短期内依然看不到复苏的希望。尽管根据国外金融机构的数据,全球货运量还在不断上涨,需求也将缓慢走高,市场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不大,但综合看,船舶企业业绩2013年大幅改善的希望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