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降温
⊙记者 张苧月 ○编辑 于勇
今年3月开始,各国央行活跃于刺激经济增长的“第一线”,启动了全球降息潮。步入5月,这股浪潮掀起了更大“羊群效应”。欧洲、澳洲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宣布降息,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也再度下调了基准利率。记者发现,受各国央行降息的影响,相应的外币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持续所萎缩。
外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下滑
自今年3月起,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便呈下降趋势。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外币产品的市场占比从2月的6.13%下滑至3.77%,美元、澳元、港币、欧元的产品发行量较上月均出现萎缩,英镑和日元类币种产品甚至已停发。例如,交通银行曾于4月中发行公告称,将停止发售得利宝·新绿和得利宝·至尊新绿个人外币理财产品。
5月2日开始,欧洲、澳洲和韩国央行相继出台降息决议。5月4日当周,外币理财产品共发行24款,美元、澳币、港币、欧元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分别为12、7、4和1款。不过,据上周数据统计,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已降至19款,除港币类理财产品小幅增加一款外,其他三类币种产品的发行量均有所减少,且欧元类理财产品出现零发售。
在19款外币产品中,外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共发行7款,较前一周减少3款。
降息影响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
业内专家分析,现阶段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减少,主要归因于两点。首先,全球央行相继降息,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降息政策,令相对应的货币利率低迷,产品收益率随之下调。在此情况下,市场资金不青睐低收益投资,加大了银行发售该类产品的难度。
“国外央行的降息政策,有可能导致相应的外币产品发行量下降。不过,国内外币的供求情况,也是银行调整产品发售的重要因素。”渣打银行(中国)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产品总监郑毓栋补充到。
其次,在全球多数货币普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投资者恐未来汇兑时,外币对人民币的购买力或进一步减弱,导致资产缩水。因此,外币类理财产品的发售魅力继续下降。
记者观察到,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港币、欧元等货币的汇价始终处于升值状态。5月,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强势突破6.2关口,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人民币对港币中间价也首次突破0.8。这意味着,如果外币理财产品此时到期,而投资者选择将外币兑换成本币,则将承受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汇兑损失。
交通银行某客户经理告诉记者,鉴于汇率市场变动较多,银行方面通常不建议人民币持有者购买外币类理财产品,QDII产品和某些外汇专享类投资产品除外。不过,由于外币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于该币种的存款利率,对外币有持续需求的人士,如海外学子和日后有移民计划的客户,可适当购买该类产品以规避该币种日后进一步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