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国外交思路隐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问题研究专家蓝建学:
中印两国能够和平解决双边争端,能够把双边关系发展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印度问题专家楼春豪:
李总理出访首站选择印度,说明中国外交将注重西线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部主任徐长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无疑将对该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衡道庆
作为全球重要的人口大国与新兴市场,近日中国与印度无疑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正在印度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了会谈,达成广泛共识。两位总理还见证了两国签署8项合作协议,涉及经贸、农业、文化、环保、地方交往等多个领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问题研究专家蓝建学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李克强总理选择印度作为其首次出访的首站,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具有战略性的举措,说明中印关系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在对方外交议程中的地位都在不断提升。
中印:希望发掘合作潜力
李克强首次出访选择印度作为首站,体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外交思路和趋向,也反映出中印关系面临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印度问题专家楼春豪看来,总理首次出访就选择印度,这和中国的外交政策调整“向西看”有关系。他对上证报记者说,首先,这几年中国东线的压力一直比较大,比如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此次李克强总理首站选择印度,说明中国的外交将注重西线的发展。
其次,在经济领域,中印两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和新兴国家。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有25亿。之前双边关系虽然整体向好,但也存在不少磕磕绊绊。在磕磕绊绊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经贸关系实际上是两国稳定双边关系的重要因素。从这次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的安排来看,经贸合作是重头戏。在当前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双方都希望发掘两大新兴经济体间的合作潜力。
最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强调睦邻外交。相比较东北亚、东南亚,中国领导人对南亚的访问也不是特别多。而南亚有印度、巴基斯坦这两个特殊的国家,高层也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南亚方面。
成果:“求同”与“化异”
楼春豪说,从大的方面看,此次李克强总理访印有两大成果。一个是“求同”,一个是“化异”。
“求同”:一是挖掘两国经济间的互补性;二是强调两国共同的利益。这有利于促进中印战略发展目标的契合,提高了合作的共识和意愿,也挖掘了双方可合作的渠道。
“化异”:是指对前一段时间双方在边境问题上的不愉快,两国领导人并没有回避,而是强调中印都应该、也有能力、有智慧去解决这个问题。“有问题不是放在那里,而是有意愿去推动解决,所以这次访问对推进中印间更深层次的合作是有意义的。”楼春豪说。
具体来看,中印双方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并签署了8项合作协议,涉及经贸、农业、文化、环保、地方交往等多个领域。
对于中印之间依然存在的边界分歧,李克强和辛格也直言要采取措施来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蓝建学对上证报记者说,这也向外部世界发出非常清晰的信号,即中印两国能够和平解决双边争端,能够把双边关系发展好,并且能够发掘双边关系的潜力和合作空间,有处理矛盾和分歧的智慧。
为加强两国贸易,中印双方还决定在中印联合工作组下成立三个工作小组,包括服务贸易促进工作小组、经济与贸易规划合作小组与贸易统计分析小组。“这些举措很务实地解决经贸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印采取措施在解决问题,以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规模,努力使到2015年1000亿美元贸易额的目标如期实现。”蓝建学说。
中印经贸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双方加强合作与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部主任徐长文对上证报记者说,中国和印度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同为金砖五国的成员,并且都是RCEP的成员,两国关系的推进有利于推动RCEP的谈判。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无疑将对该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本地区稳定与繁荣。
抓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
中印双方还倡议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据蓝建学介绍,孟中印缅(BCIM)次区域合作已经存在多年,强调从区域的角度发挥国家的整体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互联互通、人员物流往来等来推动各个国家的发展,也是中国在西南方向重要的平台。
“这次提到要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说明这个次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发展中印关系重要的抓手。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对周边国家的辐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是联系中印两大市场的重要载体。这是很有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蓝建学说。
楼春豪也表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实际是以中印为两大核心推动力的南亚和东南亚的次区域合作概念。今后可能会加大力度,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桥头堡战略和印度的开发东北部之间将通过经济走廊的概念来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