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贤佳 ○编辑 陈其珏
众所周知,养殖业、饲料业是一条绳上的蚂蚱。3月份H7N9禽流感突袭,打乱了养殖业的补栏节奏,也扰乱了饲料业传统意义上的黄金时间。但随着疫情渐渐远去,养殖、饲料业终于开始触底。近日,上证报记者从大商所近期组织的系列调研中发现,经过这轮洗牌,养殖、饲料企业强者恒强的格局愈发明显,大企业开工率较高,“散户”型企业则将被淘汰,而游资却开始加速囤积鸡肉。
家禽行业洗牌
走进浙江一家大型饲料公司的生产基地,加工机器的隆隆声及扑面而来的饲料味道,打消了人们对禽流感过后行业一派萧条的担忧。“现在的情况是大企业开工率高,小企业开工率不行。”该公司采购总监一语盖之。
作为地方龙头,该公司的生存现状对研判禽流感过后饲料企业具有样本意义。
中粮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则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从3月底禽流感疫情爆发以来,全国鸡苗价格瞬间落入谷底,主产区鸡苗价格从4毛左右下降到3毛,几天就跌了四成。下游养殖企业拿货热情骤降,饲料企业4月份日子难过,5月份可能更难过。”
相比之下,产业链较长的企业,规避风险的途径更多。以中粮集团来说,其既做禽类饲料,又做鱼类及猪饲料,禽类销售下降,其他部分消费相对走强,可以互补。而小企业研发能力差,产品单一,扛不住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企业开工率高、小企业不行的原因了。
在业内看来,此次禽流感也促使了行业洗牌,“散户”将被淘汰,产业规模化效应加速形成,强者恒强格局愈发清晰。
上述采购总监也认为,危机对“散户”的打击是惨烈的,但对大企业反而是个机会,可以在行业谷底收购兼并,并且打响品牌。“我们公司就有一系列收购举措。产业链越长,相对转嫁风险的渠道也就更多,这场兼并已经不仅限于饲料行业内,一些濒危的养殖场也被资本雄厚的企业收购。”他说。
资本悄然布局
随着疫情的过去,资本也开始在终端消费悄然布局。
一般而言,春节后是传统意义上的补栏高峰,但今年养殖业的节奏完全被H7N9打断。“黄金时间”成了“绝杀时间”,大批活鸡被迫宰杀。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整个4月份,小型养殖户干耗成本运营屡见不鲜,资金无法周转下去的养殖户被迫宰杀家禽,亏本销售。安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季学枫给出的一组数据:安徽4月份禽饲料供应环比下降50%,养殖业投苗下降90%,鸡肉价格从5元/斤降至最低2元/斤。
但另一方面,游资近期正在加速收购低价销售的鸡肉。一时间,冷库成了稀缺品。
在浙江调研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当地热钱不到半个月就把周边冷库租用一空,用来储藏鸡肉,“赌”未来禽流感警报一旦消除,鸡肉价格将强势反弹。据浙江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刚刚建好一个冷库,几天就塞满了。冷库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租用需求。”
闯荡江湖多年的浙商资本此次判断与养殖、饲料业人士也不谋而合。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疫情一缓解,前期受创的养殖业肯定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家禽价格将出现爆发式反弹。游资大手笔低谷冷储就是从这个逻辑出发。
“禽流感并不是新鲜事物,每年都会有,今年可能情况稍微严重些,但短时间里也得到了控制。理智的人都明白,禽类消费未来增长势头不会下来,价格走强是大趋势。”一位从业者说。
安徽嘉丰饲料负责人判断:预计未来15至20年中国饲料产量仍将保持增长,生产成本也将越来越高。随着城镇化开展,居民肉类需求增加,对商品化生产的饲料需求越来越大,长期看价格走高趋势不会改变。
另外,记者在调研过程中获悉,期货近期已成为饲料企业频繁用到的避险工具:利用豆粕、玉米期货,企业可以提前锁定成本和利润,将行业风险向期货市场转移,而不同于以往直接向下游养殖业转移,将损失传导给养殖户。在期货市场上获利的饲料企业,有能力赊账,也有能力将部分收益转让给养殖户,上下游从相对独立转向更具共生性。
目前,业内呼吁加快推出新品种,鸡蛋、猪肉等饲料企业下游期货品种的推出呼声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