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互动
  • 7:书评
  • 8:艺术资产
  • 9:专 版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原来斯密当年对“看不见的手”持怀疑态度
  • 在大金融格局下实现银行证券业无缝衔接
  • 借用经济学智慧
    做出最聪明的人生选择
  • 披沙录
  •  
    2013年5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书评
    原来斯密当年对“看不见的手”持怀疑态度
    在大金融格局下实现银行证券业无缝衔接
    借用经济学智慧
    做出最聪明的人生选择
    披沙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大金融格局下实现银行证券业无缝衔接
    2013-05-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金融E时代》
      万建华 著
      中信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评万建华的《金融e时代》

      ⊙曾靖皓

      

      人总是渴望在与世界的关系中求得自身的价值,最好的情况莫过于主导了周围世界中的某个重大事件,退而求其次是作为一分子参与其中,再次就是足够幸运地见证了某个重大事件的全过程。身为中国银联的创始人,在职业生涯中横跨了中国几乎所有金融领域的万建华先生,大概不会为他此生的存在价值发生任何怀疑了。他不仅主导过,参与过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领域的很多重大变革,也是中国金融业在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过程中开拓出崭新未来的主要见证者。《金融e时代》就是他对这些年来亲历和见证的重大事件的回顾,当然也记录了他对中国金融业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进入混业时代的展望和预判。

      要了解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带来了什么,就要从计算机技术进入银行业开始。万建华对此作了简要梳理。中国的银行界在利用计算机技术上是紧跟时代步伐的,这种改变虽然只是用机器运算替代了手工作业这样浅层次的转换,不过却为银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华丽转身打下了基础。计算机终端通过物理网络连接产生的神奇效果,最终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形态。

      万建华把这种新的形态总结为“水泥+鼠标+拇指”。也就是传统的实体营业网点与网上银行和移动银行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那么这是不是在原有的银行大厦之外把一个虚拟的营业厅搬到电脑上和手机上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当“信息流”和“资金流”借助网络手段并行不悖时,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已悄然改变了。银行在利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互联网平台尽量缩短客户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服务体验,开发出各类电子金融产品的同时,其高高在上的垄断姿态不经意间也就渐渐被尽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姿态所取代。互联网的介入让个人业务类型变得丰富起来,最终消费者在电子环境下对快捷的金融产品有了更多依赖,从个人存贷、网络支付、投资理财、股票基金到教育金融等等,反过来,个人业务类型的扩展又为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利润,而且个人业务风险很低,这种良性互动最终会让银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到面对最终消费者的个人业务上来。这就是互联网对银行带来的最大的改变。

      但是,面对企业客户和高净值资产人群这种大型客户的业务会不会也按这样的路数全部电子化呢?万建华的判断是不会。他认为,之所以比尔·盖茨会错误地判断实体银行这个巨无霸会消失,是因为他没有看到这类业务同大众化、类型化、便捷化的电子金融产品不同,这是一个追求差异、个性化和彰显身份的市场,需要大批有专业知识和从业背景的专职客户经理点对点的专业服务。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银行业务最终会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线上多样的个人业务,一类是线下精细耕作的高端客户业务,这是万建华心目中未来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模式。国外银行的发展轨迹已经证明了一点,谁单纯的死守一方,谁就会被淘汰。

      在万建华看来,中国的银行业正在朝着上述方向健康发展,业内的竞争进入了良性循环。但是作为金融业的另一个重要行业——证券业却还在原地踏步。作为国泰君安的掌门人,万建华对证券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更寄予厚望。他认为,眼下中国证券业最紧迫的任务是放开手脚,他直言美国在克林顿时期废除《格拉斯——斯蒂尔法》与金融危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没有法规可以完全规避金融业尤其是证券业的风险,中国不仅不应在危机面前自缚手脚,而且还应进一步放开市场和行业的束缚。在此基础上,证券业当下最需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证券公司成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机构,并且把这种服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随时随地的理财和投资服务,在功能上和银行无缝衔接。万建华坚信,这才是证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前提是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性上要比银行做得还要好。

      上述论及的还只是互联网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变革,在万建华看来都还算不上是颠覆性的,互联网给金融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混业经营的大金融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信息技术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依靠这个机遇成长起来的网络支付机构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源,这种海量、多样、快速的信息就是“大数据”,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这些公司和机构完全具备了跨业经营的能力,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平台实现很多传统金融业的功能。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阿里巴巴组建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业集团,为客户提供贷款、支付、保险、担保等金融服务,目前已累计发放小额贷款接近200万笔。其他诸如新浪、腾讯、京东也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金融服务产品。而银行也没闲着,作为同样有着大量信息资源和实力雄厚的传统金融机构,他们也可以向其他领域进军,比如诸多银行已经开办了网上商城。这样交叉经营的情况在信托、保险业也不断涌现。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扩展下,金融创新早已突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甚至货币这样的传统金融概念也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在不远的将来,现金支出也将悄然淡出。比起互联网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改造而言,这种行业间的融合和协作,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业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