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巡礼
  • A3:公司·热点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中德签署系列经贸合作协议 落实城镇化伙伴关系
  • 德国商业银行:
    中国已成德中小企业第四大市场
  • 光伏“双反”是把双刃剑
  • 人民币屡创新高凸显外贸压力大 顺差数据或存“水分”
  •  
    2013年5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中德签署系列经贸合作协议 落实城镇化伙伴关系
    德国商业银行:
    中国已成德中小企业第四大市场
    光伏“双反”是把双刃剑
    人民币屡创新高凸显外贸压力大 顺差数据或存“水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屡创新高凸显外贸压力大 顺差数据或存“水分”
    2013-05-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衡道庆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昨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811,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这意味着本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经第六次刷新汇改以来高点。

      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上证报记者说,近期人民币快速升值,对企业出口签约和利润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如生产纺织服装、箱包玩具的企业影响更为明显。

      人民币升值让企业“有单不敢接”

      今年以来,人民币一改一季度缓慢走升态势,对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快速升值。特别是4月份以后,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加速。

      记者注意到,从4月1日至5月27日的36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6度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上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就三次创出新高,并在24日一举升破6.19关口。

      除人民币对美元外,由于日本实施力度相当大的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对日元升值幅度更大。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人民币对日元升值高达6.1%,我国对日出口则同比下降1.2%,比1月回落近7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说,今年一季度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很大,这是过去从来没有的,这无疑对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很大。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通常较有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会有所提高,这就减弱了其价格竞争力,导致出口减少。

      人民币升值最明显的问题是导致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窄。商务部抽样调查显示,77.5%的企业1至4月在手合同利润明显下滑,6.6%的企业甚至表示会影响正常履约,还有73.4%的企业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利润同比只能持平或者下降。

      广东一家服装企业,其60%以上的产品出口欧洲,20%以上产品出口美国。其负责人林经理说,其产品主要是用美元和欧元定价的,因此汇率变化给企业利润的影响很大。不过,除了对人民币升值影响利润率的担心外,实际操作中最难的是短期内如何对汇率变化进行准确预测。

      记者了解到,通常为了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企业在签单过程中会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订单中明确规避掉汇率波动的风险对企业利润的挤压。不过,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超出预期,让企业想规避风险都很难操作。

      张永军也称,假如一年人民币升值3%左右,企业有一个稳定的预期,那么在签单的时候会签订规避汇率波动的协议,人民币汇率正常波动下企业利润不会有影响。但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过快,超出预期,企业就会很难把握。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快速升值也让企业“有单不敢接”的现象更为突出。据今年春季广交会上参展企业反映,虽然境外需求有所恢复,但是受人民币快速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普遍对于远期经营信心不足,长单不敢接,出口订单多为短单多批。

      商务部人士称,人民币快速升值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更明显。中小企业出口经营难以为继,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赢得市场,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普遍低于3%,加上竞争激烈,国外客户对价格相对敏感,所以人民币短期快速升值对它们造成直接的影响和冲击都比较大。

      新算法更能真实反映贸易状况

      除人民币快速升值外,频生的贸易摩擦,也给我国的出口企业来不利影响。在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抢占市场、提高产业竞争力,频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

      数据显示,过去4年间,中国共遭受贸易救济调查328起,涉案金额534亿美元,呈现出涉案金额大、多种救济措施并用、贸易问题政治化等新特点。2012年,21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7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2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369%。

      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增多,一季度共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22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22.2%。欧盟对我国光伏、无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发起的“双反”事件更是掀起轩然大波。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近一段时间来,印度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石墨电极、树脂或木质纤维板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对我光伏玻璃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土耳其对来自中国的燃气热水器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无论是发起调查的国家还是产品都越发多样化。

      贸易争端频生与中国贸易体量增大不无关系。与此同时,中国对不少国家较大的贸易顺差也成为发生摩擦发生和国外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借口”。

      不过,一种新的贸易统计方法似乎对中国的顺差认定有了不同的观点。

      为反映各国在生产链中日益分散的情况,经合组织(OECD)与世贸组织(WTO)经过多年合作,推出全球贸易测算新方法——附加值贸易测算法。这种用附加值来测算国际贸易的统计方法,有助于各国重新评估贸易失衡问题。

      专家称,虽然这一方法还只是一种研究成果,最终得到国际普遍承认和使用还很艰难,但是这种方式却能较为真实地反映贸易状况。

      在国际贸易中,附加值是指一件产品由于劳动力补偿、关税或利润等原因而产生高于原有价值的新价值。举例来说,日本向中国出口80美元的商品,中国在对该商品加工后,以100美元的价格出口到美国。按照传统的统计方法,中国对美国产生了100美元顺差,而美国和日本之间并无贸易关系。按照附加值贸易统计法,日本则对美国产生了80美元顺差,而中国对美国只产生20美元顺差。

      按照这种新的方法,实际由外商赚取的价值部分,将从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中被剥离出去,中国贸易顺差的账面数据将明显缩水,但却可更准确地反映其自身在全球分工和贸易体系中的分量。

      霍建国对上证报记者说,这种附加值的算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在挤压中国庞大规模贸易顺差的水分的同时,更清晰地展示各国附加值的规模。

      据OECD人士介绍,按照附加值测算,2009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大约减少25%,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附加值的进口占较大比重。

      由于这项数据研究将改写各国间贸易失衡的格局,这对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谈判也有一定好处。张永军说,这种新的统计方法对现在只看贸易总量的状况是一种矫正。事实上,我们在看总量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贸易活动获取的增加值,两者对贸易状况的体现是互为补充的。ECD和WTO都是权威的国际组织,如果这种新方法能够使用,会更真实地反映中国的顺差状况,对中国参与国际谈判无疑也是有好处的。

      不过,作为一种还在研究的新的方法,附加值贸易统计法虽然有助于各国重新评估贸易失衡问题,但其还只是在研究阶段,也只涵盖了40个国家的18大产业。这一方法离最终得到公认和使用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