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巡礼
  • A3:公司·热点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中德签署系列经贸合作协议 落实城镇化伙伴关系
  • 德国商业银行:
    中国已成德中小企业第四大市场
  • 光伏“双反”是把双刃剑
  • 人民币屡创新高凸显外贸压力大 顺差数据或存“水分”
  •  
    2013年5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中德签署系列经贸合作协议 落实城镇化伙伴关系
    德国商业银行:
    中国已成德中小企业第四大市场
    光伏“双反”是把双刃剑
    人民币屡创新高凸显外贸压力大 顺差数据或存“水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光伏“双反”是把双刃剑
    2013-05-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文嫣 ○编辑 秦风

      

      恰逢中欧光伏双反案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会谈被业界寄予厚望。会后,默克尔表态德国将介入相关谈判,确保欧盟不会向中国征收永久性关税。但德国真的能灭掉这场庞大贸易战已经点燃的导火索吗?

      事实上,一家德国的光伏制造商正是这轮“双反案”的始作俑者。如今,不希望事态扩大的依旧有德国人在列。

      由于全球光伏业已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利益共同体,“双反”制裁可谓是七伤拳,先伤己,再伤人。据德国咨询机构Prognos研报,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能为欧洲的光伏产品企业带来一定好处,但它创造的工作岗位,仅能弥补其他方面被削减工作岗位数量的1/5。害处则是,3年内仅在德国便可能流失8.4万多个就业岗位,而在欧盟范围内将失去最高24.2万个就业岗位。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对欧盟多晶硅反倾销正式立案后,国内市场来自德国的进口多晶硅成倍增长,这些低价多晶硅产品也令国内企业感到“压力山大”。

      国内光伏行业研究员告诉上证报记者,若此次欧盟仍将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那么作为反制措施,中国方面对欧盟多晶硅产品的税率很有可能从此前预测20%左右提升至40%-50%,对德国多晶硅制造商显然也将构成打击。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处EnergyTrend的分析,欧委会初裁结论并不需要成员国的同意,但终裁结果则要经过成员国的认可,因此目前关注的焦点是12月的终裁能否翻盘。而德国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有关专家认为其意见对欧委会将能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