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13:专版
  • 14:专版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中国大妈”理财市场无处不在
  • 警惕企业债务“悬河”
  • 敬请关注“金博士财富俱乐部”
  •  
    2013年5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财富管理
    “中国大妈”理财市场无处不在
    警惕企业债务“悬河”
    敬请关注“金博士财富俱乐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大妈”理财市场无处不在
    2013-05-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苧月 ○编辑 于勇

    捧着饭盒抄底翡翠 带着孩子买成长险

      在日前黄金的多空厮杀对决中,“中国大妈”因公开“挑战”华尔街,其名号响彻全球。

      实际上,“中国大妈”这个群体在“抄底”黄金之前,已活跃于各个理财市场。无论是在银行理财、保险、房地产及另类投资领域,都随处可见她们的身影。

      ⊙记者 张苧月 ○编辑 于勇

      普遍钟情银行理财产品

      抢滩私人银行

      “大妈”

      普遍钟情银行理财产品

      相较于股票、基金等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较低,符合偏爱稳健型投资的大妈们。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现阶段,多数“大妈”依然紧握家中保险箱的钥匙,身居财务大臣的要职,手中闲钱较多,方便进行理财投资。此外,相较于男性,女性容易出现感性判断,被客户经理说服购买产品的概率较大。

      “大部分女性不喜欢较复杂的投资。一般情况下,如果产品的安全系数较高,收益回报率高于定存利率,多数女性会愿意购买。”某银行客户经理表示。

      浦发银行某理财经理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在他所在的支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大妈”人数明显多于“大伯”。就他个人所服务的客户而言,“大妈”所占的比例占7成。另外,每当有妇女节、母亲节或假日专享产品推出,大妈们定会快速将产品一扫而空。

      据该客户经理介绍,一位王姓大妈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忠实粉丝,她几乎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同一个篮子里。在闲散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一年内她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高达10款,包括短期和长期产品,总投资金额近百万。“王大妈曾告诉我,我们银行只是她众多试点中的一家,她布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范围远比我想像的还要广。”该客户经理表示。

      

      “富裕师奶”

      抢滩私人银行

      国内私人银行的客户多数集中在45至55岁之间,以企业家和财富新贵为主。不过,在客户群体中,还暗藏着一股“师奶”力量,她们堪称人人巨富,有的仅私房钱就逾亿元。师奶们自己不用上班,家里有产业,平时喜好打麻将、上街购物,买珠宝就像买零食一样,生活悠闲。

      随着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富裕师奶也开始涉足私人银行理财业务。“平日里,我就玩玩股票、旅旅游。钱花不完,我也不知道怎么花。听朋友介绍,私人银行可以帮我打理这些钱财,还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反正不用我操心,我便尝试参与这类投资。”家住东莞的蔡姨提到。

      千万别小看了蔡姨这类人群,她所在的“师奶圈”为当地私人银行贡献了较大的业绩。并且,一个师奶参与了私人银行投资,便会带动周围的“麻友”共赴理财盛宴,其连锁效应背后的财富能量不可小觑。

      花旗银行私人银行部相关人员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在他们所接待的客户中,富太太级的师奶人数不在少数,且她们的投资金额完全不输于财富新贵。另外,相比起产品的投资收益,她们更注重私人银行所带来的活动体验,如私人游艇派对、高端红酒博览会等。

      

      “中年妈妈”

      偏爱商业保险

      在商业保险的营业大厅里,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群妈妈们,正积极地向保险业务员咨询着各类保险产品。她们或为儿女购买教育险,或为丈夫购买健康险,或为自己购买分红险,或为父母购买意外险。

      平安保险在沪某业务经理表示,“中年妈妈”是商业保险服务的大户。由于女性的生理疾病多余男性,加上当代女性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她们注重于为自己购买“一份安心”。另外,业务人员在推销健康险的同时,还会介绍分红险种。部分女性求稳的心态导致,只要产品设计良好,她们便愿意搭配购买。

      该经理继续补充到,多数妈妈们还乐衷于给孩子购买教育险和成长险。特别是每年暑假期间,一列队伍是妈妈带着孩子前来办理新保险手续,一列队伍是妈妈带着孩子前来领取到期的险金。

      “平日里,我们这些妈妈聚在一起,时常会交流经验,讨论哪种保险产品值得购买,孩子们在什么阶段应该购买何种保险。其实,妈妈们的思维很简单,只要对孩子和家庭有益处,她们都愿意考虑投资。”该经理称。同时,就该业务经理自身而言,四十多岁的她,也购买了上百万的商业保险。其中,健康险种占整个保险资产配置的30%,养老险占比30%,分红理财险占比20%,万能险和意外险各占比10%。

      

      “沈阳大妈”

      捧着饭盒“抄底”翡翠

      另类投资市场一直是大妈们频繁出没的地方。本月18日,沈阳第七届国际珠宝展如期开幕。相比起琳琅满目的珠宝,一群捧着饭盒的“大妈”更加引人瞩目。不过,这次大妈们的猎物不再是黄金饰品,而是各类色泽通透的翡翠。据珠宝展组委会统计,展会以来,翡翠的交易额将近达3000万元,完胜宝石、水晶及黄金等制品。

      在翡翠制品的展台前,“沈阳大妈”的交易策略是“快”“狠”“准”,即下手快,出资狠,挑选准。在购获一块喜爱的翡翠后,便快速向下一个目标发起攻势。

      “这款翡翠首饰,我心仪很久了。相同品牌在商场的售价高达100万元,这里却只需25万,我毫不犹豫地立即购入,实在太值了。我还要继续淘宝,一定会有更多惊喜。”一位中年女士指出。

      话音未落,这位女士连忙向下一个展台奔去,生怕因自己的一丝迟疑,而将精美的翡翠拱手相让于其他“大妈”。她甚至不惜舍去午饭时间,一边吃着面包充饥,一边继续着自己的淘宝之旅。

      展会销售人员表示,热爱翡翠的大妈们购物欲望强烈。每人花销少则几千元,多达上百万元。一位精通翡翠鉴定的“大妈”,一天内就购入翡翠制品4件,总花销高达130万。

      “温州大妈”

      眼馋高端地产

      除了银行、商业保险等市场,“中国大妈”的炒房力度同样令人惊叹。2000年初,素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开始活跃于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投入大量资本购置房产。其中,由温州太太组成的炒房主力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右手拿着银行卡,左手握着房产交易单,敢抢敢拼,买房如买菜一样。大手笔掷金的气势不输温州老总,甚至将战线扩展到了迪拜。

      2010年以前,无论是在上海还是杭州,只要有新盘发售,便可见到标有温州字眼的大巴车,里面坐着的正是前来看房的温州太太团。北京奥运前夕,以温州太太牵头的炒房团又赶至北京,动辄百亿资金砸向北京楼盘。而当市场热点转向青岛、大连等二、三线城市时,太太团们再次北上,快速攻陷当地的商铺及高端楼盘。

      徐太太是专注于上海房产市场的投资老客,2006年起,她在短短两年内于上海购房10余套。2009年,恰逢房价疯涨,徐太太随便抛了几套,就获利近千万。

      “只有出手快,才能拿到价格更低、条件更好的房源。购入后,我将这些房子进行精装修,最后通过一些策划公司或者中介,将房子高价售出或者出租。我集中抛房的时间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抛房价格几乎是成本价的一倍以上。”徐太太表示。

      另一位王太太称,她于2003年开始试水房地产市场,其目标主要为一二线城市的高端楼盘。至今,剔除已抛售的房产,她坐拥的房产量仍有9套。其中,上海3套,温州2套,杭州2套,青岛和重庆各1套。

      除了温州太太团,大妈们投身房地产的案例依然频现。据了解,2008年,由于征地拆迁,深圳的一位老太太获得了数十套安置房。此后,她将这些房子出租,以增加收入。再用租金购置其他房源,日积月累,其房产遍布深圳各地,高达百套,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