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专 版
  • 5:财经新闻
  • 6:公司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互动
  • 10:书评
  • 11:股市行情
  • 12:市场数据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从新兴“中产”身上能窥见多少未来的中国
  • 披沙录
  • 边界在哪里
  • 反思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拍卖之道”
  •  
    2013年6月8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书评
    从新兴“中产”身上能窥见多少未来的中国
    披沙录
    边界在哪里
    反思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拍卖之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边界在哪里
    2013-06-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颖
      《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
      科林·克劳奇 著
      蒲 艳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出版

      ——评《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

      ⊙张 颖

      

      2013年4月8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去世了。一个星期后,英国以准国葬的规格向这位英国历史上唯一的女首相做最后道别。然而,此时有不少人在开怀畅饮,有人在她灵柩经过时背过身以示抗议。撒切尔夫人在2002年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排第十六名,是在世的人物中排名最高的;而她在2003年《最坏的100名英国人》中却又排名第三。

      对撒切尔夫人,英国人如此爱恨交织,源于她执政期间推行的 “撒切尔主义”。所谓撒切尔主义,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重建市场,政府少管事,实行私有化。在撒切尔夫人1991年离职时,英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降到了1%。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纷纷从凯恩斯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即市场经济,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英国、美国,主要的做法包括控制货币,减少政府干预,实行大规模私有化。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东欧各国也都放弃了计划经济改而实行市场经济。这场市场经济的浪潮随着经济全球化席卷了全球,在1995年达到了高潮,其典型代表就是在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组建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然而,很快市场经济的浪潮也遭遇了危机,首先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但那个时候即使有人能预测,也没有人会相信十年后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直到现在,这场危机仍然没有结束。美国最大的五家银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每年从政府那里获得640亿美元的补贴,几乎等于这五大行的年利润总额。当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同意减少公共开支时,奥巴马和民主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行的医疗改革也就变了调。

      金融危机、政府对银行的救助、公共开支的减少、失业增加这些问题,在《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的作者、英国沃里克大学商学院政府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克劳奇看来,都是主张新自由主义的结果。然而,问题在于,新自由主义的主张是怎样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在市场、政府、企业(银行也是企业)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呢?作者用了五个章节的篇幅来说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要概括一下就是,当政府减少对企业的干预,将更多行业甚至是那些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行业也交给市场去规制时,由于市场机制并不完美(2008年银行业引发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企业——特别是那些巨型的跨国企业(跨国银行)就会采取为所欲为的冒险行为,而这些巨型企业强大到足以影响甚至到了绑架政府的地步,迫使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为企业的冒险行为买单。为此,政府不得不削减公共开支,从而造成公共服务减少,大量公职人员减薪或失业。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市场是有效的,因为厂商对顾客需求非常敏感,而公共部门却既低能又自大。这种观点是非常奇特的。企业和公共部门的性质截然不同,不管企业生产出什么产品总能找到理由,然而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并非是为消费者量身定做,而是具有普遍性和同一性,效率也不是公共部门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将效率低下的公共部门交给私人企业去经营,这种方法是不合逻辑的。中国的医疗改革就是一个例证,医院并没有因此而变得高效,而是变得唯利是图,看病难、看病贵,造成老百姓不敢去医院。中国的教育改革同样也并不成功,扩招、学费高、教育质量下降,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争着去考公务员。

      显然,克劳奇对于市场、企业和政府已颇感失望了,所以才会建议引入第四股力量——公民社会,以求重新建立起平衡。尽管公民社会是分散的,力量也是四股力量中最薄弱的;然而,公民社会却最能真正体现多元性,同时也是无处不在的。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做大事。在中国,网络反腐让贪官无处遁形,微博虽小,却能迅速反映民心、民意。难怪克劳奇认定,有了公民社会,才能将市场、企业和政府连结起来,起到互相制衡的作用。

      正像一个人病入膏肓不能只用一味药一样,今天的世界经济问题也不能只有一种解决办法,凯恩斯主义也罢,新自由主义也罢,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今世界的经济问题,因为这些理论自身就有缺陷。新自由主义固然不会死,但很可能也难以再大行其道。市场、政府、企业都需要找到自己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