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周期缺乏基本面逻辑,成长存在市场面压力,当前阶段最好的策略只能是把握结构主题,包括要素价格改革、环保限产等政策主题,大众消费和科技应用等有市值空间和充分弹性的成长性领域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叶苗
在大盘调整趋势确立、蓝筹股防御价值不再的背景下,保持结构性思维,也成为机构人士普遍认可的A股接下来的生存之道。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王韧认为,当前应该摒弃惯性思维的防御策略。“弱势之下,市场常见的防御逻辑之一是寻找低估值,但当前情境下这种配置策略不足取,因为对于低估值防御,筛选结果无外乎银行地产,但这轮资金面调整实则是金融去杠杆过程,银行间市场首当其冲,信贷市场随后承压,金融地产是重灾区,因此短期不可能抗跌。”
但券商分析师普遍称,尽管当前面临宏观与流动性的双重不利因素,市场表现极弱,未来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但并不意味着A股接下来完全没有机会。
“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与实体经济的投资者并不相同,只要产业结构调整的迹象存在,投资机会也便存在。”长江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邓二勇这样认为。
实际上,与邓二勇观点类似,券商分析师对于适当挤压泡沫后的成长股仍然总体上看好,前提是必须采取结构性的眼光。
王韧建议建议捕捉主题而非惯性思维的防御。他认为,鉴于周期缺乏基本面逻辑,成长存在市场面压力,当前阶段最好的策略只能是把握结构主题,包括要素价格改革、环保限产等政策主题,大众消费和科技应用等有市值空间和充分弹性的成长性领域。
“我们继续看好轻资产的成长型板块和符合我们投资逻辑的公司。例如,传媒、计算机服务、食品饮料、医疗服务和电子板块,由于其低杠杆受到利率上升的影响相对较小,有望继续享受成长溢价。”中金公司研究员孔庆影表示。
国泰君安证券策略团队认为,流动性风险持续上升没有改变,且未来还会加强,中期体现在高风险属性板块会有持续性的超额收益,继续看好电子、通讯、传媒、建筑园林、新材料等行业。
“从资本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来理解市场的特征,如果我们把投资者按照风险偏好分成高低两类,利率上升,违约风险加大之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会向银行存款转移,而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就积极参与高收益债券和成长股投资,这样就造成了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