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价值洼地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国内艺术界的老大师之中,除了我们介绍过的杨之光、詹建俊、靳之林,还有戴泽、闻立鹏和侯一民等等一大批卓越的老一代艺术家,都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留下重要作品,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拍卖行出现的众多百万元、千万元的作品中,他们作品的价格或许并不显眼,也没有随着市场潮起潮落。而在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今天,他们所代表的一代经典艺术的价值将得到市场的进一步认可。
稳定的“蓝筹股”
几年前,在大量资金涌入艺术市场的时候,相比较书画、当代艺术等门类的疯涨,老一代美术大师们的作品价格却显得波澜不惊。2008年之后,当艺术市场上的一轮热浪逐渐退潮的时候,他们的作品像股市中的“蓝筹股”一样,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安全系数。甚至,在整体低迷时期,这些“老大师”们的几件经典作品,可以救市。
市场火爆时期,“老大师”所代表的“蓝筹股”为什么没有随之疯狂上涨?资本在近几年以惊人的速度将当代艺术板块价值透支,虚高的价格已经难以为继。但是,相对年青一代艺术家的市场介入能力,老先生们对于市场反应并不敏感。资本在大量“吸筹”的时候,遇到了困难。
拍卖行、艺术品基金、画廊,这些机构想要拿到作品,要跟老先生们本人和他们的家属打交道。年事已高的老先生们,往往有着自己的道德准则和处世原则,在资本的诱惑面前基本无动于衷。此外,早年作品存世少,后期的好作品惜售,也是造成资本难以一次“吃进”他们作品的主要原因。
这一代人,“盘子大”、“筹码散”,让资本难以在短时间内“控筹”。
而在市场资金充裕的时候,中青年画家往往就像是“小盘股”中很有冲劲的“网络科技股”。只要“庄家”(拍卖行、艺术品基金、画廊)跟艺术家谈好,批量收购或“买断”艺术家的作品,便可以在之后的运作中把价格抬高,甚至迅速拉到“涨停板”。
如今的资金退潮让一批曾被炒高的艺术品价格回落。一些内在价值相对匮乏的当代艺术品更是首当其冲,虚高的价格终究回落到合理位置。
寻找价值洼地
对于仅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艺术市场来说,新中国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市场价值形成较晚。
新中国一代的“老大师”们,作品虽然早已进入中国美术史,在学术价值和艺术品质上,有着艺术史上的公认地位,但在他们的经典作品进入博物馆体系的时候,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没有形成价格机制。因此,如今对于这一代人作品的价值重估也是一个市场的重要命题。
近些年,除了握有大量资金的“庄家”,一些“散户”买家也在寻找着市场的“价值洼地”。然而,与股票市场的情况相类似,中国的艺术市场缺乏价值投资。多数投资人不愿等待三年、五年再“分红利”。愿意在这一代老艺术家的价值洼地主动“买套”的人只是少数。毕竟,这是需要花时间、精力去研究的一个板块。短期内难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也是这些买家犹豫的主要原因。
老一辈美术大家们或精品存世寥寥,或近作上拍成绩暗淡。但当市场回归理性的时候,那些能够被大多数人欣赏和接受的经典艺术,终将会维持稳定的市场价值;在学术和市场的双重肯定下,这一代人也终将重获历史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