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近年来,水彩画日益成为艺术市场的亮点,而今年上海泓盛在春拍中隆重推出“纪念哈定诞辰90周年水彩艺术专场”,一举推出中国水彩画大家哈定一生的精粹之作约60件,更是让读者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顶级、世界一流的水彩画精品力作。
晚年巅峰之作《与鸽同乐》
《与鸽同乐》是哈定晚年远赴美国定居后的巅峰之作。作品展示的是两个金发小女孩在海天一线的沙滩上与鸽子们一同玩耍的快乐场景。画家用轻快柔和的笔触描绘海洋和天空,色泽明快自然;同时则用油画般富有力度的笔触描绘鸽子、女孩和沙滩,凸显“与鸽同乐”的主题,巧妙地把握了色彩和形体之间的张力,发挥了水彩画中笔彩效果的审美趣味。画面中红衣女孩起身侧首、形态稚拙,而白衣女孩则端坐嬉戏、天真烂漫;身边环绕的鸽子或展翅欲飞,或迈步走近,或低头觅食,造型各异,情态生动,惹人喜爱。
据哈定自述,到美国后确立了自己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因此他认为艺术家要帮助人类共同体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才能在“无我”和“无私”的思想基础上,发起同体大悲,积极向上,与人为善,把小我融合为宇宙全体。无限扩展新的生命,共同奔赴光辉的未来。如此虔诚的信仰,是以佛学的尊重和爱心去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表现大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他晚年的作品总是充满光明、宁静和喜悦之情。这幅《与鸽同乐》也印证了佛法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箴言。
一生挑战“轻音乐”偏见
水彩专家、上海美院教授潘耀昌认为,哈定可谓师承、家学二者兼备:他的祖父哈少甫是著名书画家和鉴藏家,曾任西冷印社社长,他受祖父影响,初习书画,谙熟传统;之后又就学于“张充仁画室”,在留欧归来的名家张充仁指点下专攻水彩和油画。他在参加1962年全国水彩画座谈会时确立了宏愿,挑战水彩是绘画中的“轻音乐”的偏见:“我将坚持水彩的写实风格,并要结合中国的水墨画传统技法,充分融会中西,发挥水彩明快流畅的特色,将形式之美结合在具象中发挥,并将艺术之美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
1978年哈定受聘为上海画院专职画师,开始了他肆意挥洒才华的黄金期。他说:“我努力的是,在不失原有水彩传统明快流畅的特色之下,也能使水彩的表现力兼有油画那样丰富的色彩感和凝重的表现力。并将水彩画写生小品发展到大型的水彩创作。我的一系列少数民族人物风情创作,终于达到水彩画史上少有的效果,突破了水彩画传统的‘轻音乐’格局,形成了我理想的风格。”
1991年退休赴美后,哈定在创作中认识到“山河大地皆如来,翠竹黄花皆智慧”,万法平等,一草一木无不是“佛性”的显现。他编著了《哈定自选集》,“并将佛法对我思想的影响,出自真心地流露融入书中,让后人作参考”。
中国水彩画的第三座高峰
著名批评家、《美术研究》主编邵大箴认为,哈定水彩画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在写实的描绘中融合传统水墨的写意性,使自己的水彩画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他善于控制水的干湿和自由流动,来表现色调浓淡和透明度;运用纸和颜料的掩映渗溶作用,创造出明丽、透明、滋润、淋漓等艺术效果。
英国皇家水彩画家学会主席查尔斯·波恩(Charles Bone)则在1999年专门撰文指出:“哈定是一位具有很高造诣并深受尊敬的中国水彩画家。他将西方艺术的感染力溶入了自己的画中,直至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在皇家水彩画学会的展览上已经显露无遗。哈定对所画的主题具有一种犀利的洞察力,同时在绘画技巧上总有高超的表现。他关于西藏风光和人物的作品,不仅捕捉到当地的本土气息,还非常生动刻画了藏民内心的渴求、希冀和虔诚的宗教情怀。他小心地选择色彩、阴影和对比度,成功地把握住藏民特有的面貌和风情。显然哈定将西方和东方的绘画技巧融合方面独具天赋。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每一笔的技巧,都显示出一种澄明、诗一般的魅力。”
上海土山湾博物馆的名誉馆长陈耀王在回顾历史时指出,对中国水彩画发展历程举足轻重的三个人:曾在土山湾学习过、开设“水彩画馆”的徐咏青被公认为“中国水彩画第一人”;而张充仁则是融合中西艺术使中国水彩画登上国际水彩画坛的第一代中国水彩画宗师;哈定则把中国水彩画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高峰的第二代水彩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