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乐视在质疑声浪中攻城略地
  • 从TPP大背景看上海自贸区探索方向
  • 感冒药怎能当饭吃
  • 下半年A股的阶段性前景与结构性机会
  • 金融改革在向体制性缺陷深水区逼近
  • 全体不“及格”
  •  
    2013年7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乐视在质疑声浪中攻城略地
    从TPP大背景看上海自贸区探索方向
    感冒药怎能当饭吃
    下半年A股的阶段性前景与结构性机会
    金融改革在向体制性缺陷深水区逼近
    全体不“及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感冒药怎能当饭吃
    2013-07-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晓晖

      —— 经济学思路辨伪

      张晓晖

      凯恩斯主义在这个世界上似乎越来越重要了,这实在是件耐人寻味的事。

      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开始,市场就奠定了对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但是,经济运行有时会失控。斯密把经济运行的失控归结于社会道德水平,所以他不仅写了《国富论》,还写了《道德情操论》。

      可是《道德情操论》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问题,尤其是1929年开始席卷世界的大萧条,于是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认为,当政府面临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大开支,拉动投资,以人为扩大总需求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凯恩斯主义对美国走出1929年大萧条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罗斯福新政主要施行于1933年至1936年,方法与凯恩斯主义暗合(凯恩斯的扛鼎之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初版于1936年),1930年至1932年,美国经济增长为-12%、-16.1%,-23.2%,即1932年底的GDP仅仅相当于1929年的56.7%。这种情况恐怕是今天的国人无法想象的,若是我们的增长率下滑到7%,就足以引起焦虑了。

      在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前四年,经济增长分别为-4%,17%,11.1%,14.3%,到了1936年底,美国的GDP已恢复到了1929年的81%,比1932年增长了43%。然而,如果因此认为美国强盛是因为凯恩斯主义,那就太不靠谱了。

      事实上,美国经济从1941年至1944年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经济增长分别为25%,27.7%,22.7%,10.7%,1944年的GDP已达到了1929年的2.57倍。历史事实是,真正刺激经济增长的显然是二战。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而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开始备战了。因为五年的反法西斯战争,极大的军工需求拉动了钢铁、机械、化工、资源、轻工、消费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可不知道为什么,二战对振兴经济的作用不知不觉被归功于凯恩斯主义了。

      罗斯福新政固然与凯恩斯主义理论不谋而合,但罗斯福还有力地调整了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健全了工会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这却与新剑桥学派的主张(调节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不谋而合。但这一点却很少有人提及。

      为什么一切会归功于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从凯恩斯一直到后来的新古典综合派,始终高举政府干预的旗帜?为什么凯恩斯主义会如此受到世界的偏爱?想必其中有很多不足与外人道的原因。固然,希克斯创立的“IS-LM模型”委实非常漂亮,一下子就让经济学家们如醉如痴;另一方面,凯恩斯主义也给很多人提供了便利,也把经济学变成了一门显学。凯恩斯主义为经济学家找到了饭碗,如果主导经济运行的是市场,那么经济学家还有什么用呢?正因为政府要干预经济,才需要经济学家为政府出谋划策,也因为经济机构要预测“政府将如何干预经济”,才为更多的经济学家在经济机构里找到了饭碗。

      另外,凯恩斯主义也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毕竟,政府总想有所作为,这一点东西方都不例外。

      有时候会忽发奇想,假如凯恩斯还活着,他会怎样看待现在的凯恩斯主义呢?

      首先,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是“当政府面临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时,要扩大开支,搞投资拉动,人为扩大总需求,从而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也就是说,政府干预经济是应对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即危机状态),“看得见的手”并非是闲不住的手。平时靠市场无形之手,危机时才靠政府的有形之手,而在危机结束时,政府的有形之手要退出。一言以蔽之,凯恩斯主义不是长期服用药,更不是计划经济。

      其次,政府调控“扩大总需求”,要着眼于宏观范畴,比如货币和财政政策,而不是处处伸手,不能从兰州拉面到方便面的价格约谈,再到馒头的行业标准,铺天盖地,无所不及。

      看一些感冒药的广告,都是“有效缓解感冒症状,头疼发热打喷嚏流鼻涕”,但没有哪个广告敢宣称“治愈感冒”的。众所周知,感冒都是自愈的。凯恩斯主义也是感冒药,在出现危机的时候,缓解危机的危害,至少,政府在忙活想办法呢,总可以给社会以信心,减轻恐慌感。但凯恩斯主义治愈不了经济危机,更消除不了经济危机。试想,解决经济危机真的是投资拉动或者印钞票那么简单么?世上又有哪个药方是毫无副作用的?

      凯恩斯主义不是没有用,而是只有在危机的时候才能用,平时还是要吃市场的五谷杂粮,毕竟,感冒药不能当饭吃。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这样一个东西,知道什么时候不使用它,比知道什么时候使用它更重要,如果经济学家把很多东西还归还给市场,如果这个社会更尊重市场,更尊重企业,更尊重每个人的自主选择,那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

      走笔至此,猛然想起从前一个药店门口的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作者系知名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