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贷款风险
记者调研发现,在信贷投放过程中,尊重市场、与行业内专业性组织合作、金融服务创新多、产品灵活的投放领域,其不良贷款率往往也控制得好
⊙记者 李丹丹 苗燕 ○编辑 枫林
央行6月份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从地域看,去年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市场经济较活跃、中小企业较密集、外向型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从行业看,光伏、钢贸、 造船、钢铁、煤化工、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成为不良贷款反弹的主要行业;从企业规模看,中小企业新增不良贷款较多,一些地区中小企业担保链、资金链、产业链风险暴露。长三角一时成为不良资产爆发的重灾区。
去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钢贸贷款质量屡见报端、备受关注。在上海银监局副局长谈伟宪看来,钢贸融资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很多钢贸企业以钢贸融资为平台,超额融资,大量资金没有被用在钢材上,而是挪用到其他领域,“这一轮是去杠杆的过程。”
而在处置钢贸风险过程中,上海的银行业在银监局的支持下,审慎有序,区别对待,没有“一刀切”,效果做得比较好。谈伟宪介绍,目前看来上海钢贸融资风险对银行资产、信贷安全不会构成威胁。
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介绍,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正在落实各类风险的前瞻性管理、压力测试、贷后管理和“三法一指引”,同时抓不良资产准确分类处置核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市的不良率控制在0.8%。截至5月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83.15%和247.6%。
近两年受经济不景气、出口下滑影响,浙商“跑路事件”屡次发生,并引发一定范围内的民间信用危机,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反弹。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由2011年末的387.2亿元翻倍至790.5亿元,不良率由年初的0.91%上升至1.68%。
为了免受“跑路事件”牵连,建行宁波分行行长苏克介绍,该行正严抓重点客户预警排查,根据阶段风险特点提出监控名单,落实专人专户管理,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带来的信贷风险,持续开展客户树立和风险排查,主动退出高风险贷款。同时,严格控制敏感性行业贷款投放,积极稳妥退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总行信贷政策的贷款。近四年,该行信贷退出金额45亿元,完成退出计划的124%。
对此,浙江银监局也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提出了一揽子具体措施。浙江银监局法规处处长陈志法介绍说:“在企业层面,就是加强对企业资金量管理、风险管理;在银行层面,就是加强和改进授信风险管理。”他强调,政策要建立长效机制,更重要的是侧重于对经济长远的影响和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信贷投放过程中,尊重市场、与行业内专业性组织合作、金融服务创新多、产品灵活的投放领域,其不良贷款率往往也控制得好。
例如文化行业,近年来,上海银行与文化发展基金会建立了项目评审机制,交行与中视网建立电视制片企业信用星级评定体系,工行上海分行为优质文化创意企业推出缴付税款的“利得税贷款”业务等创新举措层出不穷。截至去年年末,上海市文化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仅0.55亿元,比年初减少0.09亿元,不良贷款率0.34%,比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比银行业机构全部贷款不良率低0.52个百分点。
帮扶困企的浙江经验
上半年,宁波已经出台了两批约80家左右的帮扶企业名单。不过,在帮扶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帮扶名单也相应调整
⊙记者 苗燕 ○编辑 枫林
去年以来,经济的持续下行使得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的情况。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浙江省,因此而受到的影响格外明显。上证报记者近日在浙江调研期间了解到,浙江的不少企业出现困难后,在政府的推动下,当地金融机构开始了积极的帮扶工作。这种成规模、系统性强的“困企帮扶”行动,在全国来看,浙江做得格外突出。
在宁波,不少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经营困难。尤其是企业关联多、银行多头贷款多,这也直接导致了当地银行不良贷款的上升。宁波银监局局长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企业发生困难的时候,如果银行“你也抽贷,我也抽贷”,企业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所以从今年年初开始,当地政府和银行就在联手研究如何实施“困企帮扶”,并公布帮扶名单。
“困企帮扶不是一句口号。哪些应该帮,哪些应该扶,哪些应该让他死,哪些还要加大信贷风险管理的力度,把贷款压下来。时间就是金钱啊!”吉明说,“对困企进行分类是帮扶行动的第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分别处置的措施。”
据介绍,宁波将问题企业分为四类:一类是企业家跑路的;一类是企业家虽然没跑路,但是生产经营严重资不抵债,已经死了的;或者是在转型升级中是属于调整对象的;第三类是主营业务是好的,但由于市场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影响,资金链发生困难,还是有市场、有产品、有销路的;第四类是,企业本身是好的,但由于跟一些相关企业的进行了联保、担保,其他企业发生了债务紧张,因此受到波及。
“对前两种,银行是要坚决收贷;对后两种要实施帮扶。这个层次一定要搞清楚。”吉明说。此外,对于突发式的、集团企业风险的帮扶则要看企业本身自救的力度。“是不是壮士断腕,该清的清,该变现的变现,该转型的转型。有些企业出问题都是战线太长,特别是投资链太大,如果企业没有这样一个决心或者这样一个行动,而且现在还把资产藏着掖着不向银行披露,就没有帮的条件了。”
而对于帮扶企业名单的最终确定,也并非来自行政命令。据介绍,由于不少企业存在多头贷款,因此,必须由银行根据大的原则进行摸底,自行提出名单,而且必须是银行们达成一致的企业才能最终被列入帮扶名单。“我们要求,一旦进入帮扶名单,各家银行就要约法三章,不能对其简单抽贷,要保障企业度过难关。”吉明说。
上半年,宁波已经出台了两批约80家左右的帮扶企业名单。不过,在帮扶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帮扶名单也相应地调整。宁波银监局监管一处处长严斌介绍说,有些企业1、2月份的时候还是能帮扶的,但过了两三个月,或发现有民间借贷数字很大,或个别企业主出现外逃,或有些企业出现了停产,帮扶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些企业就要被清理出名单。“原则上,名单的调整一个季度进行一次,”他进一步介绍说,由于进入名单本身是在充分尊重各银行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退出名单也由银行根据不同的方式来处置。
浙江银监局法规处陈志法处长称,在帮扶工作中,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跟政府、企业有效地配合。
吉明也同样认为,这点至关重要。“要看政府的协调是不是真协调,在财政、税收等方面要看是不是真的能够出台配合措施。如果政府只在嘴上讲协调,而在行动上没有具体的措施,加上企业不配合,那么银行就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抓紧清收,否则时间越长,信贷损失越大”。
最后,吉明坦言,“困企帮扶这件事情做起来还是很难的,尤其是执行过程中有很多困难需要不断协调,但方向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