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鹏峰 ○编辑 枫林
地产界近日似乎正面消息不断。在传闻房地产再融资有望松动的同时,又有流传首套房个人按揭贷款实际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的消息,但上证报记者自银行及房产中介人士处获得的信息则显示,首套房贷利率实质性下调的可能性不大。
近日传闻的版本为“首套房个人按揭贷款利率最低可到基准利率的0.7倍。”这一最低折扣标准并非新政,近几年央行对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一直明确为基准利率的0 .7倍。但近两年,大部分银行执行的最低下浮标准顶多是基准利率的0.85倍,因此此番重提7折利率被猜测为政策或有松动的一个体现。
但上证报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信息似与上述传闻背道而驰。
“至少目前我们没有接到相关通知,网上都是瞎传,且据我了解,很多银行还在谋划上调首套房贷利率。”某股份行一线工作人员称,目前其所在行首套房贷最低折扣为基准利率的0.95倍,且很多银行执行的均为基准利率。
该人士称,具体房贷利率要结合众多因素予以考虑,包括是一手还是二手房产,如果是一手房,其项目是否与其所在行有合作等都是评定房贷利率的重要因素。
另一国有银行一线工作人员也称,其所在行对于首套房执行的是基准利率基础上的差别化信贷政策。他对网上流传的信息评价为:“假的,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或金融机构发布的信息。”
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也说没有听闻松动的意向,且由于此前流动性紧张效应,目前银行贷款额度愈发紧张,他认为不存在利率进一步下浮的可能。
“此前个人按揭贷款可能1-2个月就能审批下来,现在长则要拖半年,且手续更繁琐。”黄韬说。
6月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局面让银行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月末几天,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稳步上行,年化收益率7%-8%并不鲜见,银行有足够动力将信贷额度投放到收益率更高的领域,以弥补其付出的高成本。
实际上,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此前被视为优质客户的大企业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客户已逐步成为银行“调整”的对象。
某大行高层近期在股东大会上说,目前大企业融资渠道多样,银行议价能力弱,银行不得不做信贷结构的调整,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风险相对更高但收益率也更高的中小微企业。
股份制银行业务的调整更能体现目前的偏好。由于收益偏低,目前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均已逐步减少在个人按揭领域贷款的投入。
平安银行今年年初更明确称,对于传统房贷这类市场调控需求较高的业务,该行近年有意识地进行了压缩,目前总行已上收了分行的房贷审批权限,房贷业务审批将全部在总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