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价值
  • A6:专 版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投行业务增长迅猛
    平安银行欲升级银银合作平台
  • 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
    连续三月“双降”
  • 广东最后一家OTC市场揭牌 招商广发并列第一大股东
  • 瑞再:今年中国内地
    寿险业保费增长料将反弹
  • 保监会亮剑“自杀式”恶性竞争
    严重违规财险公司或被强制停业
  • 首套房贷利率实质性下调可能性不大
  •  
    2013年7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投行业务增长迅猛
    平安银行欲升级银银合作平台
    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
    连续三月“双降”
    广东最后一家OTC市场揭牌 招商广发并列第一大股东
    瑞再:今年中国内地
    寿险业保费增长料将反弹
    保监会亮剑“自杀式”恶性竞争
    严重违规财险公司或被强制停业
    首套房贷利率实质性下调可能性不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监会亮剑“自杀式”恶性竞争
    严重违规财险公司或被强制停业
    2013-07-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知情人士透露,保监会今年还将加大对财险总公司的直接检查,由以往每年平均1到2家增至5到6家。这样的直接检查,未来将变成常态化

      ⊙记者 黄蕾 ○编辑 枫林

      

      一场监管暴风,即将席卷整个财险市场。

      继昨日报道“自杀式恶性竞争隐现、保监会细数财险三宗罪”后,上海证券报从相关渠道进一步获悉,对于愈演愈烈的财险恶性竞争,保监会即将亮剑。严重或连续亏损的财险公司,将被叫停分支机构铺设和相关产品经营;对于违规严重的财险公司,考虑采取停业手段。

      此外,目前财险市场上违法违规的一些乱象虽然表现在基层,但主要根源在总公司。因此,知情人士透露,保监会今年还将加大对财险总公司的直接检查,由以往每年平均1到2家增加至5到6家。这样的直接检查,未来将变成常态化。

      

      惨痛代价:承保连年亏损

      近年来,部分财险公司依靠非理性“拼手续费”、“拼费用”、“拼费率”争夺业务,要规模而弃效益,以粗放式经营换取保费增长。然而,这样的“疯狂圈地”,在市场人士眼中,形同于“自杀”,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来自权威渠道的信息显示,截至去年底全部财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但部分公司仅在监管红线150%左右。而由于承保持续亏损、分支机构继续扩展等原因,部分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快速下降,个别公司竟然一年里下降了100多个百分点。

      持续的“疯狂圈地”,也令个别财险公司出现严重亏损。据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62家财险公司中经营亏损的公司有23家,承保亏损的37家。其中,有22家公司连续3年承保亏损,有17家公司连续5年承保亏损。

      承保连年亏损,主要祸首在于:财险公司不惜成本的单一竞争方式。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车险手续费基本突破20%,局部地区部分公司的手续费甚至已经超过了40%、50%;而非车险领域的恶性竞争火苗同样有蔓延之势,某些大型商业风险的保险竞标价格低至万分之一左右。

      

      监管亮剑:严重者将被停业

      越来越严峻的市场形势,令业内人士不禁疾呼:监管干预刻不容缓。

      知情人士透露称,在今年召开的多次财险业高管闭门会上,保监会相关负责人直言,即将亮剑。“在加大处罚力度方面,今年将重点抓典型,对违法违规的财险公司,坚决依法严处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对管理粗放、内控不严的财险公司,坚决调控其发展速度和规模。”

      处罚的具体措施为:严重或连续亏损的财险公司,将被叫停新的分支机构铺设和相关产品的经营资格;对于违规严重的财险公司,考虑对其采取停业手段。“不是一个分支机构停业,而可能是整个公司停业。”据上述人士透露。

      此外,对偿付能力持续两个季度不足的,停止部分分支机构或整个公司的新业务;坚决制止财险公司通过少提准备金调节利润、虚盈实亏的数据不真实行为,对准备金提取不足负有责任的高管进行问责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还从相关渠道获悉,将完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办法,拟制定《财险公司业务经营监管办法》、《车险理赔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财险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将制定一些必要的业务指引和加大窗口指导。

      

      检查常态化:重点关注三类公司

      “我们期待监管部门的检查能够常态化,严格监管之势能如暴风一般,席卷违法违规行为。”采访中,多位财险业人士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事实上,监管部门已心中有数。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保监会今年将加大对财险总公司的直接检查,由以往每年平均1到2家增加至5到6家,并逐步委托地方保监局,每2到3年对属地财险总公司原则上都轮检一遍。

      对财险总公司的检查包括:当年下达的关键计划指标和考核办法、主要内控机制及其执行情况、对分支机构违法违规被处罚高管的处置和责任追究情况、是否有直接参与市场不正当甚至违规竞争情况、是否有随意调节准备金情况等。

      其中,重点关注三类财险公司:规模超过100亿的、承保亏损的、费用率高的。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说,“保监会透露,针对这三类公司,争取每年都要查,对严重违规的公司,将引入第三方进行调查。”

      同时,严把高管准入关,把不具备资格的拟任高管坚决挡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