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海外
  • 6:金融货币
  • 7:证券·期货
  • 8:证券·期货
  • 9:财富管理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广告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新观念,新战略,新范式
  • 社会融资结构新变化
    蕴含的喜与忧
  • 为城市发展纠偏
  •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了
  • 严防经济硬着陆将是下半年政策重任
  • 非法炒金:以外资的名义骗钱
  •  
    2013年7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新观念,新战略,新范式
    社会融资结构新变化
    蕴含的喜与忧
    为城市发展纠偏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了
    严防经济硬着陆将是下半年政策重任
    非法炒金:以外资的名义骗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社会融资结构新变化
    蕴含的喜与忧
    2013-07-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余丰慧

      ⊙余丰慧

      

      央行7月13日发布的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8万亿。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08万亿,同比多增2217亿元。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0.0%,同比低12.4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新增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降至历史同期最低水平,企业债券净融资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带动直接融资比重继续上升,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合计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3.3%,同比高0.8个百分点,通过金融机构表外获得的融资明显增多,上半年实体经济以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方式合计融资2.86万亿元,同比多1.43万亿元。这些无疑是非常可喜的变化。说明社会融资正在日趋多元化、多渠道,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融资一条路的失重格局正在有效转变,正在逐渐优化的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要。

      不过,上半年社会融资结构变化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仍然不可忽视。首先,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虽然下降到历史新低,但增长的绝对量仍显过大。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5.08万亿,同比多增2217亿。按一般规律,每年的第三季度是信贷投放集中高潮期。如果按照今年上半年的增速推算,那么全年新增贷款势必会突破11万亿,而信贷大投放的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是9.67万亿。上半年贷款投放如此之大,也是包括6月下旬在内的几次“钱荒”的重要原因所在。而同时,6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6万亿,同比少增1.26万亿元。如此一多一少,银行间资金面焉得不紧张?利率又怎能不大幅度攀升?难怪6月货币市场利率一度出现巨幅波动,全月拆借和回购利率罕见地平均分别出现上升6.58%和6.82%。

      其次,上半年新增贷款流向房地产行业的明显增多,支持实体经济、实体企业仍有待提高。住户贷款增加2.07万亿,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45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在住户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接近60%,主要以住房按揭贷款居多。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00万亿,占比接近60%。可以说,这些贷款在实体经济不景气、股市低迷时期都进入了房地产领域。

      再次,影子银行融资比例在继续增加。人民币贷款以外的融资比例高达50%,这部分资金大部分都是以影子银行形式出现。比如委托贷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多增6291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多增8950亿元,两项合计达2.34万亿元,占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额的23%。这部分影子银行融资大多进入了房地产领域和地方融资平台。以上两项统计数字足以解释,在上半年10.15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中,进入房地产领域占据相当部分,这应该是上半年土地市场火暴和房价继续攀升的主要原因。

      复次,上半年社会融资中一部分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倒腾现象较为严重。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164亿元,占比5.1%;银行之间相互拆借、银行利用上海银行间拆借市场在金融机构之间炒作倒腾牟利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脱离实体经济实体企业的金融机构之间相互炒作折腾资金牟利行为不但助推金融风险泡沫,而且还会给整个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实体经济、实体企业是经济之根基,更是利润来源重要渠道的金融服务业之根本。金融脱离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极度危险的现象,金融资源大举进入房地产领域尤其将预埋金融风险的隐患。因此,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利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发挥税收等杠杆作用,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下决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坚决遏制信贷资源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现象,防止信贷资金继续游离于实体经济,切断信贷资源进入房地产领域的渠道,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和实体企业,引导金融机构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