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特别报道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产业调查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A173:信息披露
  • A174:信息披露
  • A175:信息披露
  • A176:信息披露
  • A177:信息披露
  • A178:信息披露
  • A179:信息披露
  • A180:信息披露
  • 谁来保护蒜农
  • 谁主导了“蒜你狠”到“蒜你贱” 变味的大蒜
  •  
    2013年7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特别报道
    谁来保护蒜农
    谁主导了“蒜你狠”到“蒜你贱” 变味的大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主导了“蒜你狠”到“蒜你贱” 变味的大蒜
    2013-07-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今年投资市场什么东西跌得最厉害?答案不是股票,不是价格萎靡不振的煤炭钢铁,也不是近期大跌的黄金和白银。

      答案有些出人意料:大蒜。

      山东金乡县被称为中国大蒜之乡,是全球大蒜种植加工中心、流通出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在金乡,大蒜的价格从去年到今年上演了“过山车”。去年3.5-4元每斤的大蒜,今年4月份一下子跌到了7毛。尽管目前价格回升到1元/斤左右,但价格仍较去年跌去了四分之三。

      大蒜价格从“蒜你狠”到“蒜你贱”,背后原因是什么?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在酷暑中实地深入金乡县,采访了大蒜产业链上的各方。

      记者发现,在蒜贩子、代购代储代销的中间商、大蒜炒家、电子盘等各方的合力下,大蒜已经从一个小品类的农产品,彻底变成了投资品与投机品。

      正是市场炒作与资金投机,造成了今年大蒜价格的暴跌。

      ⊙记者 毛明江 ○编辑 龚维松

      蒜贱伤农

      价格每斤从4元跌到1元

      金乡县位于山东省南缘,邻接江苏省。农历6月的金乡,酷暑难当,跟天气一样火热的是大蒜的交易。记者乘车还没有驶入金乡县内,就看见一辆辆满载大蒜的汽车在公路上来来去去。

      记者问一位正在路边休息的拉蒜司机周师傅,大蒜今年行情如何,周师傅连声说:“亏死了,老百姓今年种蒜亏死了。”

      周师傅是金乡人,自己家里种了六七亩大蒜,同时自己也买了农用车跑运输,在目前大蒜上市交易的时节,他也做做收蒜的生意。

      周师傅告诉上证报记者,今年大蒜种植户基本上是家家亏损。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大蒜平均亩产在1600斤到2000多斤,按照今年的价格最多也就卖2000元左右。但在成本上,蒜种、施肥、农膜、农药、浇灌等费用,不算人工费用,每亩成本在2500元至3000元。蒜农种蒜今年普遍每亩地亏500元至1000元。

      “金乡本地一些老蒜农亏损少一些,因为蒜种是自家留的,可以不算钱。一些看到去年行情好扩种和周边县跟进种植的农户亏损就大了,去年蒜种也要1.5元-2元一斤,算下来每亩亏亏损都超过1000元。白白忙活了一年,谁也没想到蒜价掉得这么凶。”

      “价格既然这么低,那为什么不先留在家里等一等?或许过段时间价格又上来了。”记者问。

      “不行啊,蒜必须在8月底之前卖掉。这么热的天,大蒜放到8月初,普遍开始生芽了,就更不值钱了。”周师傅说,如果把大蒜放进冷库冷藏,可以保存一年到两年。但一个冷库投资要七八十万,普通农户不可能修得起冷库。况且,一个冷库容量是800吨到1000吨,三五几家蒜农的蒜放进去还不够付电费的。

      据记者了解,去年蒜贩子从农户手里收购大蒜,基本在3-4元一斤,当时一亩地就能赚4000-6000元,不少蒜农赚了钱。蒜农的积极性大增,不少农户扩种,金乡周围的县市很多农户放弃种小麦,跟种大蒜。河南等地的农民也增加了大蒜的种植面积。结果,今年4月份大蒜即将上市时,丰收加上市场盛传今年的种植面积大增,蒜价就“一下子跌下来了。”

      调味品变身投资品

      炒大蒜跟炒股票一个样

      蒜价大跌,真的是因为丰收和种植面积增加吗?当记者走进金乡国际大蒜交易市场时,多数在市场里进行代购代销甚至代储的大蒜中间商不以为然。

      “大蒜跌这么厉害,其实是去年炒作导致冷库存货太多,市场必须要消化掉。加上今年价格一步到位地下跌,炒蒜的人被吓怕了,没多少人敢再屯蒜了。今年价格大跌市场心理占很大的因素。”位于交易市场北区的金聚缘蒜业经理闫启山告诉上证报记者。

      记者在市场里采访大蒜交易各方的时候,有一个感觉,就是大家似乎不是再说大蒜,而是在说“股票”。

      波段行情、买涨不买跌、买入拉升、利空利多、套牢等等用在股票和期货上的词语,全都被蒜贩子、中间商、炒家们放在嘴里。

      由于大蒜自身容易储存、不易变质的特点,加上金乡这些年来大蒜交易市场规模不断发展,金乡已经形成了大蒜作为投资品的全部链条。

      这个链条是这样的:蒜农把大蒜作为“投资标的”不断地从土地里生产出来;蒜贩子从分散的农户手里收购大蒜卖入“市场”集中;市场里的中间商有些类似股市里的“券商”提供炒蒜中介服务,帮助炒家代收代销代冷藏储存,大的中间商都修建有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冷库;资金成千万上亿的“大炒家”通过中间商买入或卖出动辄成百上千吨的大蒜,这样的大炒家基本都是外地过来的,包括福建、浙江、广东、河北等;蒜农和蒜贩子作为“散户”在行情火热时跟风炒作;大蒜地下电子盘交易助涨助跌。

      大蒜的炒作路径往往是:炒家们看到有机可乘时,会通过中间商大量购进大蒜。除了市场上每天惯有的批发量和出口量,市场上的大蒜会被炒家们陆续锁进中间商提供的冷库里。这时市场上各种消息就极为关键,包括:下一年的种植数据、突发的自然灾害、新蒜的生长情况、大蒜出口的数据、国家的农产品政策等等,一旦这些方面出现异常情况,蒜价便开始上涨或者下跌。

      在市场狂热时,比如2010年,当时每斤大蒜价格疯涨到六七元,很多炒家是直接炒作“冷库”,一千吨的冷库,上一个炒家可能以每斤3元花6000万元买入,再以每斤4元价格8000万元倒手给下一个继续看涨的炒家。买进与卖出间大蒜根本就不出冷库。

      “去年的炒家赚钱的都是做短线的,五六月份2元左右的收购价,八九月份3元左右出货。亏损的都是去年3元以上买入,然后留到今年的炒家。很多是亏得血本无归,有的炒家亏得想跳楼!”金乡华胜蒜业业务主管李海波告诉上证报记者,有一个南昌的姓许的炒家,去年以将近4元的价格购买了两个1千吨冷库的蒜,有一千吨蒜在今年是被迫以6毛一斤处理掉的,损失超过5000万元。

      炒蒜大鳄

      炒作利润惊人

      “去年外地炒家亏了不少,但亏得更多的是金乡本地炒家。”金聚缘蒜业经理闫启山告诉记者,金乡本地炒家往往都是几十吨、上百吨的炒作,资金量不大,都是看到市场行情起来以后跟风买入的,买入价格普遍都高,最终亏损严重。

      “而且,去年部分外地炒家提着钱到金乡后,看到价格偏高,没有下手进场。到是去年本地人参与炒作的多,由于很多人都是把全部身家都放在里面炒,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抛售,但越是这样价格跌得越快,没舍得‘割肉’的炒家损失都很严重。”闫启山的话几乎跟说炒股票没什么两样。

      多家中间商告诉记者,今年价格这样低,与本地人去年资金亏损大,今年不敢再参与炒作有关。

      然而,今年如此低的价格,却吸引来了新一拨的外地炒家。

      上证报记者扮作买蒜人,在市场的中间商那里认识了几个外地来的炒家。 今年的炒家可以分为两类:已经下手的和还在观望的。来自河北邢台的炒家老纪是属于已经下手买进的。老纪今年50出头的样子,外表看上去像一个穿着干净的农村老头,完全看不出是身价上千万的专门炒作农产品的“职业炒家”。他告诉记者,他老家河北邢台当年是种植辣椒的,他是靠倒腾辣椒起家的。这些年他辣椒、绿豆、金银花等等都炒过。他最新的战绩是在重庆炒金银花,40元一斤的金银花收购数十吨,最后75元卖掉。

      “金乡我是第一次来,也是第一次炒大蒜。蒜农的成本价在1.5元每斤左右,我觉得现在一元一斤的大蒜风险不高,所以我从7月初就开始买了。现在已经收了1000吨了,如果价格再跌,我会继续收购。”老纪告诉记者,今年的这个价格即使亏也亏不了多少。

      来自浙江宁波的刘老板更是一位大鳄级炒家,他在宁波当地一家企业做财务总监。他今年的已经吃进了3000吨的大蒜。他自己很忙,准备收购好后封库走人,等着价格合适了再过来卖掉。记者问他,收购这么多不担心跌吗?他说:“这个就看你自己的判断了。这个价位你觉得没问题,你就买进。万一赔了,你也得认。做生意嘛,肯定是有赚也可能赔。”

      来自福建莆田的李老板也是一位农产品的职业炒家,但他属于观望派。他告诉记者,他是种植金针菇茶树菇起家的,逐渐发展到全国各地农产品市场到处跑,寻找赚钱机会。由于在当地有点名气,他现在还帮莆田一些名企老板代为操盘炒作农产品。

      “金乡我也是第一次来。第一次接触大蒜总得小心一点,今年价格跌得太厉害,是不是会马上反弹,我还没有看准,现在还没开始收购。”李老板告诉记者,他在市场里已经逛了好几天,每天都在数市场里进出的车辆,只有心里有底了,才会下手。“我如果下手,收购量不会少于5000吨。”

      市场里409号中间商李顺告诉记者,现在至少有20多个大炒家手持大量现金在观望,希望价格再下来点就下手。但是每年大蒜入库最佳时间在7月20日左右,收购量大的炒家必须很快下手才行,因为到8月初,就收不到品质好的大蒜了。

      “今年的下手的大炒家得手的可能性很大。即使下半年大蒜价格涨到1.5元,那他们的利润也有50%。一个炒家的利润,可能就比几千户蒜农的收入还高。”做了十几年蒜生意的李顺说。

      地下电子盘死灰复燃

      呼唤权威市场信息

      作为国内最大的大蒜主产区,金乡县的大蒜电子市场则一直享有“大蒜华尔街”的美誉。专门提供大蒜电子盘交易的金乡大蒜国际交易所,在大蒜交易市场东头一座不起眼的四层小楼的第三层、第四层办公。

      就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2011年每日的资金流量却是用“亿”来计算的,号称日成交金额超3.5亿元、日保证金余额超7亿元、盘面总资金超过10亿元。2011年12月,金乡县公安局突然发布消息称,金乡大蒜国际交易所总经理袁北斗已被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金乡大蒜电子盘也将接受是否存在操控市场行为的调查。最终该市场在2012年4月在当地政府主导下执行清算被关闭,市场里近10亿的资金被冻结,无数的炒家损失惨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乡大蒜国际交易所虽然已经关闭,但是地下电子盘交易并未熄火,仍在暗中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市场里中间商将自己商铺里间的屋子出租给电子盘交易的炒客,不少人正盯着电脑里的K线图进行操作。

      金乡国际大蒜交易市场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地下电子盘交易屡禁不绝,目前每天仍有上万吨的交易量。一些电子盘持仓量大交易空头或者多头的炒家,往往会在市场里散步各种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的秩序,助推了市场的暴涨暴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蒜收获已经两个多月,全国层面上,至今没有哪个部门对今年的大蒜种植面积、产量等信息予以统计和披露。这导致了蒜农蒜商对市场的分析判断没有依据,面对市场变化无所适从。

      金乡大蒜业协会信息采集员王建军告诉记者,今年的价格大跌,有消息称金乡及周边地区大蒜种植面积增加多达200万亩,光金乡就达到了120万亩。“这是不可能的,金乡的整个大蒜基本的种植面积是60万亩,况且每年农用地都因为建厂等在缩小,去年最多也就增了10万亩,金乡总体面积也就在70万亩左右。不实的信息误导市场非常严重。”

      王建军表示,整个金乡的大蒜交易,迫切需要权威市场信息要及时发布。国家应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综合各部门的信息,统计大蒜等农作物种植、产量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这样才能有效杜绝虚假信息泛滥,游资投机炒作。否则,蒜农蒜商就只能盲目跟风,市场暴涨暴跌现象就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