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明江 ○编辑 龚维松
“蒜农真是亏大了,每亩蒜今年要亏500-800元,种地不但不赚钱还要亏钱。”记者感叹道。
“蒜农亏钱,你们来炒蒜的人才能赚大钱!”一个中间商对扮作炒家的记者说,今年价格低,正是低价购入存货的好时候,明年如涨到2元,利润不就翻倍了吗。这个中间商甚至直言,就是要把蒜农彻底打倒——价格低得蒜农不敢再种了,大面积减种出现,蒜价就会大涨,炒蒜也就会获得暴利。尽管今年的大跌让部分炒家血本无归,但更多的是炒家们利用资金优势赚取暴利的故事。而普通辛辛苦苦种蒜的蒜农,往往是赚一年、亏两年。在蒜价的浮沉中,他们的利益没有人去关心。
大蒜价格暴跌只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国内农产品频现暴涨暴跌怪圈,从此前的“豆你玩”、“姜你军”,到今年的“蒜你贱”,虽然每次农产品暴涨暴跌主客观因素很多,比如天气反常、供求失衡、油价上涨等,但表面上看是供需失衡,实际上却是产销严重脱节带来的必然结果。
一位农业专家表示,农户小规模经营,分散决策,供需脱节,风险很大。价格低时,可能血本无归;价格高时,又被精明的中间商提前收购,自己获益不多。“政府要尽量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对市场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关键是一定要让这些信息进村入户。”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农产品生产还采用“小生产、大市场”的模式,农户基本是什么赚钱种什么,与市场严重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做好规划,从宏观上保证农产品供应的基本平衡;大型农企应把农民生产纳入到产销环节中来,使农产品产销真正对接起来。
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管理处一位负责人认为,应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引导扶持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为蒜农和蒜商的生产经营服务好。同时要提高产业化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和中介组织的作用,采取登记种植等方法,减少蒜农种蒜的盲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