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特别报道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产业调查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A173:信息披露
  • A174:信息披露
  • A175:信息披露
  • A176:信息披露
  • A177:信息披露
  • A178:信息披露
  • A179:信息披露
  • A180:信息披露
  • 中美期许BIT资本盛宴
  • 资源价格改革的大好时机不容错过
  • 重启IPO,“去杠杆化”势在必行
  • 基金经理莫非有三头六臂?
  • 当下最大难题:消除实体与虚拟经济背离态势
  • 新兴市场抗压能力今非昔比
  •  
    2013年7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中美期许BIT资本盛宴
    资源价格改革的大好时机不容错过
    重启IPO,“去杠杆化”势在必行
    基金经理莫非有三头六臂?
    当下最大难题:消除实体与虚拟经济背离态势
    新兴市场抗压能力今非昔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兴市场抗压能力今非昔比
    2013-07-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思甥

      邱思甥

      新兴国家近来利空频传。之所以会一下涌现出如此多的做空新兴市场论,显然是有投资者低估了新兴市场过去十年来的变化。

      5月底美联储释出有意提早缩减购债规模,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动荡,其中原材料与新兴市场股市是重灾区。一时间,人心惶惶,新兴国家股汇债市齐跌,更有传言将爆发严重金融危机,重演1997亚洲金融风暴或1994的拉丁美洲风暴。笔者认为,新兴市场在市场经济与及政治制度上虽比不上成熟国家,但在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上均能吸取以往惨痛教训,可抵御短期资本流出的庞大外汇储备,其抗压性已今非昔比。即使美联储QE退场,新兴市场过往几年的繁荣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消退。

      如今的新兴市场国家拥有足够抵御短期资本流出的外汇储备。1994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时,仅拥有127亿美元外汇储备,而目前墨西哥拥有1577亿美元。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泰国、印尼的外储分别仅有247、199亿美元,今天这两国的外储分别有1662亿与983亿美元。相较以往大幅激增的外汇储备除了显示过往以来良好的出口态势累积了庞大的贸易盈余,在金融账及国际资本账部分也有良好发展。

      从前热钱流入新兴国家,多是追逐短期利润,大幅往房地产以及股市从事投机套利活动,造成汇率大幅升值后引发这些国家的资产泡沫。而过去十年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虽仍有部分投机性质资金,但外资直接投资金额,也就是投往实体经济与基础建设的资金则已大幅提高。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外资直接投资金额最大的国家,近几年来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绝对金额仍是最高。

      东盟国家自2008年来异军突起,增速不但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投资新焦点,2012年整体的绝对金额也与中国仅一步之遥,新兴国家基础建设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城镇化比例上,2000年中国的城镇化不到40%,目前已超过50%,巴西、墨西哥的比例接近八成以上。东盟国家的城镇化比例也逐渐稳步上升,显示当地政府较以往更能妥善引导外来资金投资实体经济建设,这对投机获利的热钱与发展中的新兴国家其实是个双赢局面。

      此外,新兴国家的货币政策也在慢慢找到其弹性的调控方式,逐步迈入成熟。

      过去,新兴国家经济体最难控制的非通胀莫属。热钱的涌入带来资产泡沫,信贷水准激增,物价不受管控,进而引发整体通胀。若为了控制通胀而大幅提高利率,则有引发经济减速甚至衰退的隐忧。但回顾过往十年,新兴国家通胀压力虽时有所闻,却未看到任何国家物价失控,引发恶性通胀情形。而在货币政策延伸到汇率政策部分,我们更看到了新兴国家的弹性。

      近期巴西、印尼央行抢先在美联储退出QE之前升息,除了事先预防未来通胀压力外,更是减少短期资本外逃、吸引中长期外资流入的一石二鸟之计。以往在经济过热时对外资重税、减少投机资本流入的巴西与印度政府,近期也纷纷放宽甚至废除此限制,具有高弹性的税率制度也成了调节资本进出的工具,这在以往的新兴市场几乎是看不到的。

      反映在汇率市场变化上,以往在美元长期走贬趋势下,新兴国家货币普遍升值,有效提升经济结构向内需消费转型的长期目标。近期随着美元的走强,各国央行若不过度担心资本流出而死守汇价,适度让本国货币贬值以提升本国产品竞争力,也反映企业面临汇率变动风险时,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避险通道。

      目前西方国家经济仅能称为弱复苏,新兴市场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重心,过去10年来全球经济最大的变化就是新兴国家经济实力质与量的同时提升。2002年以来,新兴市场贡献全球经济增长占比普遍超越50%。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进展、内需市场的提升,均是新兴市场成长蜕变要走的道路。与过往的流动性盛宴造成经济的昙花一现有着本质上的不同,2008年欧美爆发严重债务危机之后,新兴市场更是力挽狂澜,不但全球经济增长有超过70%来自于新兴市场的贡献,甚至欧美严重的债务问题也依赖新兴市场的大量输血才得以延缓,若没有新兴国家以庞大外汇储备持续买进欧美国家债券、支撑央行的流动性操作,全球经济恐怕很难在这么短时间内迈入复苏之途。

      以新兴市场企业的投资价值来看,20年前世界五百强企业里来自新兴国家的不到50家,如今则有高达387家,新兴市场强大潜力可见一斑。未来在人口红利持续发酵以及内需消费市场的增长下,新兴市场的企业投资价值仍有巨大潜力。

      新兴市场股市在这波美元走强的过程中,因为过度担心短期资本流出而遭到大幅错杀,整体估值已逼近历史低位,股价净值比也比历史平均数低10%。目前买入短线虽仍有震荡,但随着市场将正确解读未来全球经济新面貌,资金理性寻找投资方向,新兴市场将是全球资金的重要流向。尤以亚洲最具潜力。(作者系国际理财规划师CFP,证券分析师C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