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中国汽车业60华诞:成长与反思
  • 一汽第四次创业 回归自主
  •  
    2013年7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T2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2版:汽车周刊
    中国汽车业60华诞:成长与反思
    一汽第四次创业 回归自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汽车业60华诞:成长与反思
    2013-07-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记者 吴琼

      

      1953年7月15日,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中国第一家汽车企业打下了第一根桩。如今,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60华诞。而中国合资汽车业也年满30岁。

      在这些年轮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成长。尽管60岁已算上花甲之年,但对动辄百岁的海外汽车业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仍是年轻人。但年轻的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连续4年稳居全球产销第一。伴随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中国汽车集团全球地位开始显现。2013年7月,中国汽车业喜讯再传——7家中国车企跻身世界500强,其中北汽集团、广汽集团第一次入围,上汽集团已经第九次入围。

      但是,鲜花和掌声不是全部。回首60载,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发自内心的反省如潮水般涌来。

      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冷静地看到大而不强的事实。朱福寿说:“尽管中国汽车业有规模,但缺少收益。2012年,我国行业17家重点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1万亿元,利税3916.85亿元。德国大众集团一家企业2012年的营业收入就达1.5万亿元,净利润达1730亿元,分别相当于我国行业17家重点企业的63%和44%。”

      如果剔除合资企业贡献的收入、利润,中外之比将更为悬殊。一位车企高层表示:“这么多年来,中国涌现出多少自主品牌车企,但是这么多年来,这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挣了多少钱?真正算下来,还不及一家像一汽大众这样的合资巨头。”强合资、弱自主,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60年发展的最大命门。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面临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窘境:201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5.6%,2011年降至42.2%,2012年跌至41.9%,2013年上半年进一步跌至41.16%。

      年幼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然尚未成人,但不得不反思:多年前,我们一直期待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第四极,成为第四次国际汽车产业转移的受益者。但是,前三次全球汽车产业转移都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唯独这一次例外,中国汽车业虽大却不强,突围的反而是韩国汽车业。20世纪初期,在创造了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营体系后,美国取代欧洲成为汽车强国;第二次浪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欧洲车企高举产品差别化和大批量生产相结合的大旗,重新站上了汽车强国之巅;第三次浪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擅长精益生产的日本汽车业惊人崛起,丰田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与美国、欧洲巨头们分庭抗礼。如今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就是日本的丰田汽车;第四次浪潮的主角不是中国,而是韩国。近年来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高歌猛进,已经跻身全球销量前五强,而中国汽车业仍“躺”在合资的大树下。

      也许我们不应该过度悲观,反思者已经开始行动。那些曾经被戏称为“野狗”的自主品牌车企们,开始了二次创业。奇瑞汽车已经大规模地进行了瘦身、体系再造;吉利汽车借助收购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开始重新梳理发展思路。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广汽集团这些国家兵团,也砸下重金推出自主品牌。

      但是,在看到那些黑幕后,我们没法更乐观。太多的假、大、空,充斥着中国汽车工业。近来,自主品牌华泰汽车借“壳”四处圈地的消息传出,让车企不务正业、走捷径捞快钱的行为浮出水面。事实上,不少车企借自主研发之名捞取各类补贴的现象,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如果说,依赖于合资与自主的力量,中国人圆了家庭轿车梦、造车梦。那么,汽车强国梦只能由踏踏实实提升核心技术来实现。但愿那些曾经浮躁的中国汽车企业们,真正沉下心来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