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商业的双重尊重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问:多年来,你一直在从事策展、艺术评论和画廊的经营工作,你如何平衡学术与商业的关系?
答:我一直在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在全世界的地位、作用,以及未来的一些价值。在今天,因为有了更大的平台,也就有了更大的挑战。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里,怎么利用这个平台以中国艺术为基础来看待全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这是我关心的问题。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两个问题比较重要:第一,对自我的寻找和自我的认定,就是文化当中自我身份的寻找和认定,从艺术角度来说是一个很强有力的声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释放出来,所以当时我也写了很多评论文章,就是针对这个方面的。
第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艺术与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关系。在过去我们认为艺术和市场没有关系,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的意识也变成了认识当代艺术的一个角度。市场进入以后影响了艺术的发展,艺术也会反作用于整个市场。这都是九十年代带给我们的东西。在以上这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拍卖更明确地构成一种关系,似乎能用市场的眼光把这些东西植入到市场里边去;另一个就是考量当代艺术的一种自觉性、一种自我价值和自我身份的认定。
推动中国艺术进程的人有很多,我只是其中之一。无论是商业推动还是学术推动,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要有品质的推动,品质的评判标准是文化或者商业上最终的成功。艺术要赢得文化和商业的双重尊重,艺术市场并不是一个只有钱的商业游戏。从画廊角度来说,从艺术家的选择或从展览的角度来说,无所谓学术还是不学术,只有好和次好、中等、不好的区别。不是说学术展览就好,商业展览就不好。我们要寻求好的东西、寻求最有智慧的东西。
问:你最早曾主持过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如今你又在运作中国最大的外资画廊,你认为目前中国艺术市场中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作用是怎样的?
答:中国的艺术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是以拍卖为主导。拍得高就成功,反之,流拍就等于失败。这样的艺术市场容易把好的艺术、重要的艺术忽略掉。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最初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内地被认知就是从拍卖开始的,并不是从画廊、一级市场开始。但是,一、二级市场各有分工,艺术家的培养必须要靠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并不培养艺术家,只是对成果的一种交换和展现;艺术家的生涯、固定的时间段的展示、日常的交流都要靠一级市场来维护。艺术家离不开一级市场。
因为现在我们的一级市场还不够发达,二级市场反而更容易产生买卖。但是,目前的情况是阶段性的。随着艺术发展的需要,一些平台的价值就呈现出来,这就是要靠一级市场。过去我们之所以能够做拍卖,也是因为这些艺术家已经获得了基本的认识、共识,这个共识都是靠一级市场完成。尽管,这个一级市场的共识并不完全是在中国获得的。
虽然,从艺术家自身的角度来说,新艺术家需要被发现,要谋求发展,总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级市场长期维护的。不应该把新艺术家的作品直接放到拍卖行上去。
问:你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市场收藏与投资的关系?
答:在目前的状态下,中国能称得上是收藏家的还很少。很多人不是想收藏,而是想投资,看二级市场拍卖涨了、跌了,盲目地跟随市场。但是,做投资,必须要以收藏为基础,没有收藏,做投资是很危险的一个游戏。
不过,随着一级市场的逐渐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对画廊的作品感兴趣。因此,一级市场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收藏是一种高级的需求,这种需求鼓励了文化、保护了文化,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购买艺术品,是人们富裕了以后的一种新生活方式。随着人们逐渐富裕起来,整个社会的富裕阶层就有能力去支持艺术、保护艺术。正是因为这样,艺术品有一个市场的概念存在,成为对于身份的一种新的认定,对于人在社会当中的一种自我价值的认识方式。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取向,形成了收藏的千差万别,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投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