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观点·专栏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汇率单边升值的隐忧
  • 经济周期考验汇改
    人民币价格发现机制亟待完善
  •  
    2013年7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特别报道
    汇率单边升值的隐忧
    经济周期考验汇改
    人民币价格发现机制亟待完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周期考验汇改
    人民币价格发现机制亟待完善
    2013-07-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2005年7月21日,到2013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走过八年的岁月。

      盘点这八年的成绩,似乎几个数据就可以说明白:30%、1%、353家。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从8.1100到6.1751,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30%;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动幅度,从千分之三扩大到百分之一;外汇市场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截至2012年末,共有外汇市场即期市场会员353 家。

      这几个简单数据背后,却有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复杂推动进程、重大的政策抉择以及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说,汇改并没有如当初所担忧的那样“摧毁”出口产业,反而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亦没有引致“热钱”大规模流动给国内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冲击,反而双向有序地浮动符合我国宏观调控需要,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

      现阶段,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迎来调结构的关键时期,这与过去八年的大环境有所不同。如何稳步推进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汇改下阶段面临的难题。

      研究人士指出,下阶段的重点应该着重于完善汇率价格发现机制,放宽对私人部门持汇以及外汇交易的限制,让汇率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孙忠

      30%

      1%353家

      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从8.1100到6.1751,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30%

      1%

      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动幅度,从千分之三扩大到百分之一

      353家

      外汇市场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截至2012年末,共有外汇市场即期市场会员353 家

      八年汇改四个阶段

      从2005年到今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直在完善中。这八年,并非一路坦途,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推进期,有平缓期亦有停滞期,可谓风雨兼程。回顾时间长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币基本呈现单边升值。2005年7月21日起,由于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适应新的发展和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阶段二,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人民币微幅波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符合我国经济的自身利益,有助于我国经济较快的实现稳定和复苏。

      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可以说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示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

      阶段三,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人民币重拾汇率弹性。当时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这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在当时的经济背景下,央行相关人士表示,浮动汇率可灵活调节内外部比价,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同时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可应对不同情景下的外部冲击。

      阶段四,2012年4月至今,人民币弹性进一步增强,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自2012 年4 月16 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同时,外汇操作方式也做出适应性调整,银行允许有隔夜的敞口头寸。

      据上证报记者统计,这八年,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从8.1100到6.1751,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30%。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从2005年7月的84.99升至2013年6月的116.34,升值幅度接近37%。

      截至2012年末,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3.36万亿美元,同比下降5.6% ;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累计成交金额折合2.5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2.2%。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增加,截至2012年末,共有外汇市场即期市场会员 353 家,远期、掉期市场会员79 家,期权会员31 家。

      人民币高估,还是低估?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利率市场化又向前推进一步,贷款利率下限全部取消。同为以市场化为导向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又将何去何从?

      权威人士表示,进一步推进汇改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继续推进汇改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当前,我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

      但是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凸显,迎来调结构的关键时期,这与过去八年的大环境以及经济周期有所不同。如何稳步推进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汇改下阶段面临的难题。

      例如今年前4个月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快,央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就分析,既有短期资本流入等短期因素影响,但实际也是结构调整加快背景下出口成本的一种内生调整。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日前撰文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就未必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了,而可能是升值与贬值的交替,“我们既不能害怕人民币升值,也不能害怕人民币贬值。汇率双向波动,不正是我们进行汇改的初衷么?”

      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媒体会上也表示,最近无论是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还是金融产品隐含的汇率,都显示人民币汇率市场出现了双向预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币一直是单向升值预期,最近有的时段也有贬值预期,这就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在进一步市场化。”

      在讨论汇改时,市场通常围绕两个话题,一是是否达到人民币均衡汇率,二是是否扩大汇率波幅。但是在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中,必须先完善汇率价格的发现机制,让市场供求“当家做主”。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日均汇率波幅1%,张明认为这已经足够大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焦点,并不在于扩大汇率波幅,而在于降低对汇率中间价的干预;并不在于让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或贬值,而是让人民币汇率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其撰写的《中国金融改革思路2013-2020》一书中指出,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目标是让汇率接近均衡水平,这其实是非常大的误解。因为我国外汇市场不是一个充分竞争、完全透明的市场,所以无法得出目前人民币汇率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

      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20日在“2013·上海新金融年会”上就直言:“不能说现在人民币达到均衡水平,现在到底是高估还是低估很难说;不是说价格有没有发现,而是对价格发现的机制不完善。”

      谢平建议,汇率市场化关键是要放开对私人部门持汇以及外汇交易的限制,做实“藏汇于民”,放开有组织的场外外汇交易市场,让市场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何去何从

      过去八年的汇率改革给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指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已达到0.87,相对于2011年的0.58增长了49%。

      “尽管如此,人民币在国际使用水平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内外需要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现阶段必须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如是说。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外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很多,但是作为牵头单位,央行近两年却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人民币国际化,而是用了一种更为低调,也更为实际的词——“人民币跨境使用”。

      近年来,人民币在跨境使用方面确实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央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05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835亿元。

      实则去年出台的金融“十二五”规划已经为人民币跨境使用设计了步骤和原则:实需为主、先易后难、强化监测、风险可控。具体来看,包括做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稳步扩大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支持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逐步开展个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探索建立人民币对外债权债务管理框架,不断拓宽境外机构人民币资金运用渠道。

      中国的金融改革环环相扣,协同推进,汇改与正在推进中的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应该如何协调?

      谢平认为,汇率市场化与利率市场化之间没有先后顺序,也不互为前提条件,都属于市场建设、放松对交易过程和行为的行政约束。但是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客观上对利率体系产生了扭曲效果,因此谢平认为,汇改会纠正利率体系受到的扭曲,对利率市场化有利。

      而至于汇改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系,市场的观点不尽相同。谢平认为,人民币可兑换主要针对资本项下的用汇需求,对汇率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汇率市场化的根本条件。

      张明在文章中指出,在国际金融市场波诡云谲,短期资本流动狼奔豕突的未来几年内,尽管应增加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弹性,但也应努力避免人民币汇率在短期资本大起大落冲击下的超调。有鉴于此,渐进、谨慎、可控、有序地开放资本账户,而非过快开放资本账户,实在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