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山 ○编辑 吴正懿
单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东方银星的举牌大战异常精彩。特别是控股股东银星智业一方,借助外援势力加强防守,精准的出招让举牌方豫商集团一时难以招架。
在资本市场这个讲究信息和谋略的地方,豫商集团单刀直入的举牌手段确实显得有些简单粗暴。不过,这也不是豫商集团的问题,回顾近年来诸多的举牌案例,就没有几家成功的。
近年来,中百集团、汉商集团、三特索道等公司先后遭遇举牌,看看这些举牌者的现状,有助于我们理解类似的资本运作。
举牌中百集团的是浙江民企新光控股,最新持股比例为11.37%,为中百集团单一最大股东,但就是这个花了近6亿元真金白银的股东,想委派两名董事居然被否了!从投资收益看,新光控股目前浮亏近40%,并已公开释放了撤退的信号。
汉商集团的举牌者是当地民企卓尔控股,后者的最新持股比例超过23.8%,虽然卓尔系掌门人阎志成功进驻汉商集团董事会,但也绑住了自己的手脚——阎志要想继续增持必须先向上市公司报告,另外,汉商集团大股东汉阳国资也已准备了多套防守方案。
最伤心的应该是举牌三特索道的孟凯。这位依靠高端餐饮发家的新富,举牌之初就高调宣称要谋求控股权,成功吸引大量媒体的关注,但由于“操作不当”,在涮了媒体一把之后也被媒体倒打一耙,亏了钱丢了名。
尽管部分举牌者不愿承认,但这三家举牌者都有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打算。但回头来看,被举牌对象也都不是吃素的,早已准备好了应对的招数。如中百集团,一边安抚新光控股,一边安排武汉国资旗下公司大手笔增持;汉商集团的大股东汉阳国资明确表态要增持至29.99%;三特索道则抢在举牌前筹划了定增方案,联合机构封杀。
从这三个案例来看,举牌者最终胜出的概率很小,为什么?与私底下谈判的重组相比,公开市场的举牌操作,无疑更符合公开透明的市场原则,但其现实困境则表明,这种市场化的模式很难成功,其间的蹊跷值得探究。
多位投行人士的看法是,一是举牌方本身出招不够谨慎,在举牌之前未做足够的调查,更谈不上与标的公司进行深入沟通,掌握的信息不够,有赌一把的投机成分,部分举牌者甚至不排除本来就藏有炒作股价获利等其他目的。
其二,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对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较为有利,控股股东可利用规则耍一些小把戏,给举牌者设置各类障碍,加剧举牌者入主的难度,逼使对方知难而退。
近期还有一些举牌案例,如香水大王周信钢举牌亿通科技,财务投资的概率更大;茂业系对大商集团的举牌,获取控制权的难度极大;倒是丰琪投资对东百集团的连续举牌,存在着较多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