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论一瞥
◎《京都新闻》7月23日社论
请发达国家
更明确地解释政策转换
在金钱瞬间便可超越国境自由流动的今天,一国经济的崩溃可能导致世界经济的混乱。于莫斯科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共同声明凸显出各国的这种担心。会议争论的焦点是美、日、欧金融缓和政策的调整。声明要求各国明确解释金融政策将来的变更情况并向市场准确传达其意图,要求发达国家说明金融缓和的“出口战略”并努力避免对各国市场的冲击。
当前,世人普遍关注美国金融缓和政策的走向。由于很多人猜测美国会缩小量化宽松政策,近期新兴国家的利率已开始大幅上升。人们非常担心世界经济可能长期不振,之前牵引世界经济前进的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已在减退。共同声明中指出“市场变动加剧,金融环境严峻”,可以说这种判断是恰如其分的。世人希望发达国家能更充分地考虑到金融缓和政策的副作用。
对于日本最大贸易对象国中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特别讨论了“影子银行”问题。与金融当局严格监管的银行融资渠道不同,“影子银行”通过其他渠道募集资金,并将资金借贷给那些没有政府背景的民间企业。地下融资的扩大,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风险因素。由于很难掌握融资对象和融资规模的实际情况,倘若中国经济持续减速,可能出现大量不良债权。声明期待中国能够严加管控这一现象。作为对策,中国人民银行早些时候宣布对取消对银行贷款利率的下限的管制,这体现出中国深入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要求美日等发达国家制定中长期财政重建计划。希望日本政府不要再拖延解决岁出目标削减、增税等问题,加紧制定可实现的财政重建计划,向世界展示其发达国家应有的责任。(梁宝卫编译)
◎《经济学家》7月27日社论
创始人vs经理人的戴尔新故事
戴尔和银湖投资宣布将增加私有化资本,但要求改变投票规则,即弃权票不被记为反对票。如果私有化最终失败,那么很可能爆发控制戴尔董事会的战争。究竟是创始人还是空降到公司的专业经理人是最佳的领导人?这在许多行业都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但科技公司显然对此讨论得更多。
很多经营不错的科技公司都由其创始人运营。创始人离开后公司便开始衰退,苹果和微软是最新的例子。当然,创始人也并非都善于运营公司。硅谷曾经的两个宠儿:线上优惠券网站高朋和社交游戏公司星佳,都在经历了糟糕的财务表现后改为由职业经理人执政。哈佛商学院的诺恩·华森曼教授在2000年至2002年研究了457家私有科技公司,发现懂得放松对公司控制的创始人往往能获得更多财富收益。然而,也有研究认为,私有科技公司更应该被创始人运营,因为创始人对科技更了解,能帮公司做出及时的转换,而创始人的威信也会让员工对转换持有信心。
有人认为,戴尔最大的创新是商业流程而不是科技,戴尔的全盛期得益于灵活性、订单式体系、有效的供应链和直接售向公司的策略,但现在这些已不具进步性了。戴尔自2007年重归行业统治地位后,就开始在个人电脑被笔记本和智能手机替代的大潮中屡屡受创。但自2008年以来,戴尔开始扩展公司的软件和服务,有分析因此推断戴尔会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华森曼教授就认为,戴尔通过控制实现了公司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现在更换戴尔的首席执行官并不明智。(贺艳燕编译)
◎《金融时报》7月26日社论
欧洲:经济扩张与增长同样重要
欧元区经济活动18个月以来出现了第一次扩张,这表明欧元区经济可能会在今年夏季末走出衰退。英国第二季度经济表现也不错,扩张了0.6%。这让欧洲人对经济重新产生了乐观情绪。
但欧洲的就业危机需要更加活跃的劳动力市场,财政也需要更加稳固。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是欧洲的增长是否带来了平衡性。对英国来说,这意味着远离危机前的增长模式,这一模式由傲慢的银行部门所驱动,受信用金融的国内消费所激励。而欧元区的所有增长都在德国,这同样也是不可持续的。
遗憾的是,英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因素仍与过去太过相似。的确,今年第二季度生产、消费和服务都出现了增长,这是经济扩张的健康信号。但制造业的上升仍过于缓慢。经济并没有出现从消费到出口的重新平衡。贸易赤字仍未减少,但消费却开始增长了。
在欧元区,富裕的北部国家看上去处境更好些。7月,商业在德国的活跃性上升很快,但经济受打击的国家商业活动仍很阴郁。西班牙的失业率虽有下降,但新创造的工作大多是临时合同,这表明工作机会的增加是季节性的升高而非可持续的。
当债务危机猛烈袭击欧洲时,政治领导人宣称这是重新平衡经济模式的一个好时机,有助于经济以更稳固的方式增长。但迄今为止,他们对此并未做出什么改善。在他们欢庆经济增长恢复的时候,也应该记住经济如何扩张与经济是否增长同样重要。
(贺艳燕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