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观点·专栏
  • 7:市场趋势
  • 8:艺术资产
  • 9:开市大吉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圆桌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6:基金·海外
  • 装置需求增强
    雕塑市场空间可期
  • “银鬓马”领跑二级市场
  • 于凡:让雕塑变得轻盈
  •  
    2013年7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装置需求增强
    雕塑市场空间可期
    “银鬓马”领跑二级市场
    于凡:让雕塑变得轻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鬓马”领跑二级市场
    2013-07-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曹原 ○编辑 陈羽

      

      在国内,与当代艺术屡破“天价”的架上绘画相比,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雕塑总容易被人看作配角。对于国内传统的收藏而言,唱主角的也往往是适于收藏的架上绘画,在雕塑收藏中,只有佛像是主流。

      直到2005年左右,雕塑市场开始有了起色。在2005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上,蔡志松的《故国·风1号》青铜版第九件以6万港元成交价创下当时内地雕塑家有史以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同年,展望与隋建国合作的《五大书记像》以特殊性取胜,以121万元人民币成交。随后,以隋建国、展望、李象群、于凡、向京等艺术家为代表的雕塑市场兴起。

      拍卖纪录显示,从1997年开始,于凡陆续有作品上拍,在艺术品市场还未兴起的九十年代末,小众的雕塑市场更显边缘。于凡从2000年在中国嘉德以8800元人民币拍出的《排气量》,到在南京经典拍出17.6万元的《银鬓马》用了6年的时间。一方面是国内雕塑市场的水涨船高,一方面,于凡的“马”的确得到市场认可。随后第二年(2007年),于凡的《银鬓马II》在北京匡时以33.6万元成交。纵观于凡的拍卖纪录,每一年在拍卖市场拔得头筹的几乎全是“马”:2010年,《银鬓马二号》在南京经典以44.8万元成交;2012年,《银鬓马》在上海宝龙以69万元易主。

      对于国内雕塑市场的小众化且两极分化明显的行情,于凡告诉记者:“雕塑市场很不稳定,而且个别领跑的艺术家更多的藏家在西方,而西方在选择中国艺术的时候更多会选择政治艺术,或是与当下现实社会发生关系的艺术。所以我们常说的雕塑市场其实不是一个本土市场,而是西方市场。”

      同样,在于凡的收藏家名单中,仍以西方人为主流,不过这个现象在近两年稍有改变,“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来收藏,他们将雕塑放在企业里,可能在考虑升值的同时觉得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