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路演回放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观点·专栏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专版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互动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林传辉:十年守望 愿基业长青
  • 十年广发 锻铸百年“基业”
  •  
    2013年8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专版
    林传辉:十年守望 愿基业长青
    十年广发 锻铸百年“基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林传辉:十年守望 愿基业长青
    2013-08-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3年,伴随着那场举世瞩目的“非典”,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也进入了寒冬,彼时有一个段子流传甚广,相传国内某基金管理公司规定:部门经理以下级别的人出差不能住宾馆,只能住招待所;出差工具不能坐飞机,只能坐火车;来回机场的路上不能打的,只能乘坐机场大巴……基金行业的举步维艰可见一斑。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广发基金紧锣密鼓地成立开业了,来自股东单位广发证券的一干青年才俊齐聚广州体育西路57号的红盾大厦,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作为当时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的常务副总经理,林传辉受命负责公司筹建工作。彼时百业待举,所以连报送材料、修改材料等诸多繁杂事宜,林传辉也和其他同事一起亲力亲为。

      ⊙本报记者 王慧娟 王诚诚

      做差了很丢面子

      对于这段经历,业内盛传林传辉当时是被动接受的帅印。对此,当事人坦陈确实如此,但既来之则安之,林传辉表示当时首要考虑的是要有责任感,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尽责任把事情做好,因为“做差了很丢面子”。

      把事情做好首先是从广纳贤才、组建团队开始的。创业之初,广发基金的投研团队真正做过投资的并不多,虽然均来自广发证券,知悉证券市场,但当时做过投资的也仅有易阳方、陈仕德两人,广发基金一度囿于人才不足。对此,林传辉将投研队伍梯次建设视为首要任务。而随着朱平、易阳方、陈仕德等第一代的基金经理人的成长,广发基金逐步渡过了人才的瓶颈期,价值投资也从那时起生根发芽,化为广发基金的核心投资理念。如今,广发基金内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人才培养流程,继第一代基金经理大放光芒之后,以朱纪刚,刘明月、冯永欢以及固定收益部的张芊和机构投资部的王颂为代表的第二代投研群体也获得迅速成长。林传辉已经着手进行第三代基金经理的多元投资培养,除了仍然关注股票投资能力外,更要求他们学会通过运用新策略、新工具,在新的市场掌握新的投资方法。广发基金在今年还特别派遣基金经理出国学习,比如到美国学习新经济的投资方法、新兴市场的投资方法,到加拿大学习期权投资技术等。

      

      慢人一拍很遗憾

      结合广发基金自身的人才结构,从2003年成立之初,林传辉就确定了先以权益类投资为重点,后开展固定收益业务的发展策略,并提出三年内在股票型基金领域树立专业的品牌与能力。其后适逢证券市场史无前例大牛市的到来,于是这一策略成就了广发2006、2007年的辉煌,并让其一举跨入了千亿俱乐部的行列。

      但策略并非总是一贯正确,林传辉也有遗憾的时候。比如在发展指数投资方面,广发就慢人一拍。在2005年时,广发基金曾经考虑过发行指数基金,当时市场上有7、8只规模很小的指数基金,但由于人才结构和硬件系统的限制,思量之后最终放弃了发行指数基金的计划,这也成为林传辉的一大遗憾。但也正是由于慢人一拍,使得广发在QDII业务方面实现了后发优势,在当时符合资格的基金公司中,只有广发基金没有申报产品,原因在于:一是缺少人才,二是市场时机不成熟。但就是这一“等”,等出了机会。在金融危机之后,人力资源价格大幅降低,海外市场也开始回归理性,于是林传辉启动了QDII发展战略。如今公司旗下众多QDII市场中备受瞩目。

      

      转型新战略很迫切

      在进入广发证券之前,林传辉曾在某政府单位工作了十年,这一段经历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严谨的作风、良好的大局观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使得他牢牢把控着广发基金的发展路径。

      2011年,林传辉就认为,行业变革的深度、速度、广度会远远会超出想象,公司提出了广发基金要向资产管理类机构转型的战略方针。

      2013年,基金业暗流涌动,《新基金法》开始实施,私募、保险、券商等均可发行公募产品,基金子公司纷纷获批成立,上市、股权激励等话题在业内竞相讨论。对此,林传辉认为,基金行业正在变革中越来越健康地前行着,而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广发基金也将开始其新的征程。他说,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仍然体现在投资管理能力上,基金公司需要找准定位,培育、提高多元化投资能力,切实履行好资产管理人的责任。

      后记

      北宋黄庭坚曾作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光阴已足够“尘满面、鬓如霜”。十年前,范勇宏、肖风、高良玉等一众豪杰叱咤江湖,林传辉及其领导下的广发基金作为后来者,有的只是继续迈步征途的精神与不懈的斗志,如今十年已过,历数基金业“前辈”,林传辉言语中充满敬意,并推荐大家读一读前华夏基金掌舵人范勇宏的书——《基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