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摩天大楼魔咒”
⊙本报记者 周宏
近期一些外媒,再度开始大篇幅谈论中国的“摩天大楼魔咒”。尤其是在世界第一高楼长沙天空城市建设启动,以及上海第一高楼封顶的消息背景下,这样的谈论似乎多了几分绘声绘色。
所谓的“摩天大楼魔咒”指的是,历史上全球各地最高楼建成与当地经济危机爆发在时间上的重合关系。上世纪20年代,纽约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在大萧条期间建成;上世纪90年代,吉隆坡的双子星塔在亚洲危机最严重时竣工;2010年后,迪拜的哈利发塔获得世界第一高楼的吉尼斯纪录,而2009年底,迪拜经济危机爆发。在韩国、日本等地,经济危机前或初期竣工当地标志性建筑的案例也不少。
从经济角度看,“摩天大楼魔咒”有其一定的内在逻辑。近四五十年来,各国经济体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日益呈现“极盛而衰”的突然性特点。而摩天大楼恰恰是一个地区经济昌盛、金融和地产高度发达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在亚洲和中东都有过这一特点。有标志性建筑情节的地区,这样的大工程更是多启动于经济极度昌盛的时期。因此,从逻辑上说,经济危机初期有摩天大楼竣工并不意外。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城市有摩天大楼并不意味着该城市所处的经济体有经济崩盘之虞。首先,并不是每个城市的第一高楼均诞生于经济危机时代,亚洲各地城市的最高楼并不都竣工于危机初期。
其次,也没有证据能够断言,某幢楼就一定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第一高楼。这个说法有点类似于股票市场中的“先有天量、后有天价”的股谚。尽管,无人否认天价和天量的关联关系,但要在走势出现的那一刻就断言,这一天是古往今来几年内的天量,这实在太难了。
另外,即便某幢摩天大楼与经济危机有一定的时间关联,但危机本身的持续时间和烈度也有不同。以上海为例,上个世纪的第一高楼金茂大厦竣工于1998年,固然与东南亚经济危机后的持续低迷期巧合。但此后的纪录刷新者——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竣工于2008年,相关的经济低迷在之后只持续了半年,就给“4万亿刺激计划”给化解了。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各国经济的未来,与其“卜算问卦”于楼堂屋舍,不如潜心关心经济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趋势,做个客观的风险与机会分析,可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