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面临诸多挑战
海关总署8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进口和出口的同比增速终于由负转正,给这个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一丝清风。
然而,目前持乐观态度恐怕还为时尚早,下半年出口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强势的人民币汇率、相对疲软的外需订单。此外,刚刚出台的外贸稳增长政策效果也有待验证。
人民币汇率成企业“最痛点”
尽管7月份数据较6月份有所回升,但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下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人民币汇率升值滞后影响显现,进出口增速将有所下滑。
今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累积升值约5.6%。8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703,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在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已进入6.11区间。
国内最大外贸服务平台一达通发布报告认为,汇率波动成为外贸走低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核心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三是新订单连续萎缩。
面对人民币升值,大多数外贸企业只能逆来顺受。业内人士分别从四个角度谈及人民币升值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汇率波动导致企业利润大幅压缩;其次,维护老客户的难度加大,开发新客户也越来越难;其三,竞争更激烈,产品优势丧失;第四,长单不敢接,以短单为多。
东赢饰品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公司的出口利润空间大幅收窄,企业经营信心明显不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内许多出口商对于如何减少汇兑损失知之甚少,大部分企业对银行提供的汇率避险产品并未涉足,而采取私下同客户达成协议的方式。不少企业主直言“自己做实业出身,对金融工具了解不多,不敢轻易尝试”。
国家信息中心在报告中建议,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期内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建立由市场决定汇率的机制,由汇率“中间价”逐步市场化入手,增加汇率弹性。
外贸“国六条”陆续落地
此前进出口持续疲软,促使政府近日出台了外贸“国六条”。自8月起,包括免收出口商品法检费用、减少检验出口商品种类、关检“三个一”试点扩大、通关实施分类查验等措施开始正式实施。
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免收出口商品法检费用相关工作的通知》,对自8月1日起至12月31日期间报检的所有出境货物、运输工具等免收出境检验检疫费。曾于去年10月至12月实施过的免收法检费政策,让近40万家进出口企业受益。业内人士由此估算,今年这一政策将为企业减负约60亿元人民币。
此外,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公告宣布,将从8月15日起,对1507个海关商品编码项下的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商品检验。据初步测定,不再实施法定检验的商品编码占2013年列入法检目录总编码的70%左右。
同时,自8月1日起,海关对诚信守法的企业一般只实施较低比例的随机抽查。
海关总署与质检总局还决定将关检合作“三个一”试点范围从广东扩大至其他7个省区市。
一系列政策落地获得了广泛支持。记者采访多家外贸企业得知,上述具体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法检成本,对出口有一定的直接拉动作用。
安邦咨询研究员表示,稳外贸政策的效果还有待观望和验证,预计对整体外贸的拉动约为3个百分点。(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