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海外
  • 5:金融货币
  • 6:证券·期货
  • 7:财富管理
  • 8: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衍生盈利潜能巨大 各路巨头抢滩大数据
  • 大数据如何重塑营销模式 ——专访AdTime CEO付海鹏及CTO雷永华
  • 腾讯单季盈利41.5亿
    用户向移动端“迁徙”
  • 关于要求李勤夫等人尽快移交上海九龙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资料的
    严正声明
  • PPTV聚力“聚焦”多屏互动
  •  
    2013年8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公司·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公司·热点
    衍生盈利潜能巨大 各路巨头抢滩大数据
    大数据如何重塑营销模式 ——专访AdTime CEO付海鹏及CTO雷永华
    腾讯单季盈利41.5亿
    用户向移动端“迁徙”
    关于要求李勤夫等人尽快移交上海九龙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资料的
    严正声明
    PPTV聚力“聚焦”多屏互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衍生盈利潜能巨大 各路巨头抢滩大数据
    2013-08-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炯业 ○编辑 邱江
    2013年8月14日,中国互联网大会2013中国大数据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版图片 史丽 摄


      ⊙记者 王炯业 ○编辑 邱江

      

      毫不逊色!昨日的大数据发展论坛之火爆程度不亚于之前的互联网金融峰会。大数据如今所呈现的美好前景,如同2000年的互联网、2006年的搜索引擎一样,已成为参会各方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公司百度、腾讯纷纷“掘金”大数据,而作为传统运营商亦不甘示弱,已越来越重视大数据的运用。多位业内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各类公司深耕大数据,实际上是更看中其衍生出的新盈利模式,期望在信息消费爆发之前布局。

      昨日,大数据发展论坛首度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亮相,现场被挤得水泄不通,早早地便已座无虚席。与火爆的场面相呼应的是,来自各个行业的演讲嘉宾也纷纷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大数据的“热情”。

      在腾讯微博事业部技术中心总监高自光看来,大数据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当有了数据,并拥有具备很强的数据挖掘能力的平台等,便能够形成很好的商业化模式。

      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则指出,作为互联网公司,特别是作为搜索公司来讲,最主要的就是大数据,百度运用大数据已实现了,搜索结果精准投放,拥有更智慧的交互体验。

      除了互联网公司期望或已通过大数据实现更好的商业模式之外,作为传统运营商,他们也正在加入到大数据队列之中。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大云”项目负责人钱岭认为,运营商手里的数据规模,远超过移动互联网应用上的数据规模。在此背景下,“运营商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赚钱。如何利用这些采集的数据变成服务,正是电信运营商应该好好考虑的。”

      中国电信天翼科技创业投资副总经理钮钢透露,中国电信大数据推进的思路是,先完善自己的共享体系,深化数据应用,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营销、精确的配置资源。

      事实上,运用大数据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从早期的谷歌、亚马逊到如今的阿里巴巴,他们均将大数据发挥得淋漓精致:谷歌基于搜索数据盈利模式,每年财源滚滚;亚马逊通过云技术、大数据构建了强大的电商帝国。

      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何像阿里巴巴这类公司可以涉足金融?为何其推出的阿里小贷、余额宝能迅速成为业内震撼性产品?其背后的逻辑依然是依托于大数据。这些均是大数据时代下衍生出的新商业化模式,其更加符合用户需求,从而带动他们的消费。

      在此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各大企业纷纷加入到大数据的队列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切入大数据能够演绎出新盈利模式,以数据来驱动业务的营销体系,以数据来赚钱,这亦是它们提前布局大数据的缘由。

      巧合的是,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昨日落地,其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信息消费量,必将建立在云技术、大数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