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调查
  • 3:要闻
  • 4:海外
  • 5:金融货币
  • 6:证券·期货
  • 7:财富管理
  • 8: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纵深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垃圾焚烧产业发展提速 三年千亿投资待掘金
  • 融资数据折射市场期许
    通信服务业脱颖而出
  • 扶持政策伴随需求回升 动力煤价格止跌可期
  • 涨价概念需辨虚实 景气反转品种才具持续性
  •  
    2013年8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研究·数据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研究·数据
    垃圾焚烧产业发展提速 三年千亿投资待掘金
    融资数据折射市场期许
    通信服务业脱颖而出
    扶持政策伴随需求回升 动力煤价格止跌可期
    涨价概念需辨虚实 景气反转品种才具持续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涨价概念需辨虚实 景气反转品种才具持续性
    2013-08-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涨价概念需辨虚实

      景气反转品种才具持续性

      受7月份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有所好转,近段时间产品涨价,尤其是化工品涨价概念,成为资本追逐对象。面对高达数十种的涨价题材,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绝大多数行业仍在经历痛苦的去库存、去产能阶段,只有具备实质性业绩且行业景气度确实反转的细分品种,其估值才具备上涨的持续性。

      

      强势品种鱼龙混杂

      

      近期,不论是受环保压力导致供给收缩,景气度持续向好的农药、染料等前期强势品种,还是长期超跌后仅小幅反弹的PVC、电石、钛白粉等行业,均引起市场强烈反应。

      但其中鱼龙混杂,比如某些投资机构看好的磷化工板块,虽然在化工的主流品种中磷化工板块涨幅较小,但该板块的基本面相比染料、草甘膦等就明显一般了,以简单的化工细分行业轮动表现的逻辑来推测该板块的表现,有点武断。

      更重要的是,目前经济数据仅仅是稍有好转,PMI数据整体仍处下滑阶段,也就是说,大背景下包括化工各行业在内的工业产成品的价格走势整体仍然是弱势的,大气候依然是比较紧身的。

      考虑到中国宏观经济中,产业结构转型依然是重点,不太可能出现投资大幅攀升的情况,相关周期性品种的价格预计难以大幅反弹。

      

      弱复苏下的结构性选择

      

      从经济数据来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7%,比6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3%,环比增长1.23%,略有回升。

      投资方面, 今年1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1%,增速与1至6月持平。从环比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8%,算是基本企稳。

      外贸方面,7月份我国外贸扭转6月份同比负增长的态势,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8%,算是三驾马车中积极信号最强烈的。

      上述数据均显示,我国经济确实有所复苏,但势头微弱,长期乐观的期待不够实际。

      考虑到经济转型和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研究机构也大多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速不会明显回升,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依赖投资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这种情况下,化工品的细分产业中有结构性强势品种,也有大量的持续弱势的品种。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实际的估计。

      

      涨价品种需辨析原因

      

      把握行业涨价的趋势,最需要的是细分涨价原因,如果是基于成本上涨推动,则需细看产品涨价幅度能否覆盖成本上涨速度,毛利率水平就显得非常关键,只有毛利率水平提升,产品涨价才有实质性意义。如果是供给因素的,那么要分析供给因素是否可持续。

      另外,不是每一个和涨价商品相关的公司都会受益于产品涨价。比如前期市场出现的松节油涨价概念青松股份,公司最后表示松香和松节油为原材料,不会受益价格上涨。

      供给的辨析更重要的是,观察供给影响的因素,如果是突发事件如主流企业发生生产事故,造成供给突然短缺,那么可能造成的价格波动会很剧烈。典型如去年10月份日本触媒工厂爆炸,导致全球丙烯酸供给短期受到冲击,卫星石化等公司受产品大幅提价影响,股价出现快速飙升。

      另一种则是是环保治理带来的产能压缩,如草甘膦、染料、合成革等。自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对环境污染可进行量刑后,很多不具备能力的中小企业被迫停产、关闭。影响了很多行业的供给,这种供给现在看来有比较一定的持续性,市场反应比较强烈。

      还有的产业是前两年产能集中释放,导致行业集体性亏损,今年开始新增产能较少,景气度开始向好,如氨纶等品种。四是行业处于寡头垄断,龙头企业议价能力强,能主动提价的品种,如前两年的白酒、以及阿胶、片仔癀等医药品种。如果符合上述特征的涨价题材,则持续性更强,业绩也将明显受益,公司股价可享受估值和业绩双提升溢价。

      因此,对于目前热炒的涨价概念,需从供需等因素,分析其十分具备可持续性。如果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特征,则表明该细分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但如果仅是受金九银十等传统旺季影响,出现小幅反弹,且后续新增产能依然较重,则产品涨价难以维持,提价基础也不坚实,该类品种景气度难言反转,仅为阶段性反弹而已。

      (本报数据研究部 刘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