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要闻
  • 5:金融货币
  • 6:海外
  • 7:证券·期货
  • 8:财富管理
  • 9:财富管理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价值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保障房的另一条思路
  • 从新兴市场动荡看内需主导模式之痛
  • 互联网金融在成长中
    面临的几重风险
  • 民企二代传承的命门
  • 程序化交易下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刻不容缓
  • 公务出访的“新招”
  •  
    2013年8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保障房的另一条思路
    从新兴市场动荡看内需主导模式之痛
    互联网金融在成长中
    面临的几重风险
    民企二代传承的命门
    程序化交易下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刻不容缓
    公务出访的“新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民企二代传承的命门
    2013-08-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育琨

      王育琨

      据估计,未来15年我国将有1000万家民营企业进入交接班高峰期,而众多企业家都对孩子怀有深深的担心。他们能教化成千上万的员工,却教育不了自家的孩子。不少企业家显露出两个极端,或只要能使浪子回头,甚至愿把全部资产都捐出来;或已对孩子彻底失去信心,财富管理只能委托他人了!

      我看,对二代传承的恐惧,源自对人性成长的混沌无明。

      日前在一个30后与00后齐聚的大课堂中,企业家的父母与孩子坐在一起,如何既吸引住“过来人”,又吸引住00后“未来人”?成了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临上场前,看着孩子们率真的嬉闹,一个小鸟进入笼子的故事瞬间活了起来。保护孩子的天真烂漫,保护他们的天性,该是重中之重。于是,我席地坐在桌子边上,对着孩子和大人们讲起了这个故事。

      一只尽情玩乐的小鸟,突然被关进了笼子,3个月里,它抗拒,冲撞笼子,一直到周身血淋淋。最后,它接受了现实,不再抗拒。以至于笼子的门打开,它只冷漠地瞟了一眼,头一低吃了一粒米。本来小鸟的天性是在蓝天上飞,于今却习惯了笼子!想想看,是不是也有笼子框住了我们的孩子们的天性?是谁构筑了这个笼子?

      突发奇想的“笼子”,一下子抓住了现场人的心。大家的好奇不只是在现场,而且伴随着后面几天的课程,“笼子”的幽灵一直漂游在上空。

      憋了几天,一位德高望重的企业家找到我说,他认为笼子还是有必要的,一个人和一个公司,都得有基本规矩,要守住一系列底线。没有底线的人和公司是无法存活的。我对他表示感谢,但不做解释。引发对笼子的思考是我的本意。“笼子”还触动了另一位女企业家,她正饱受着11岁儿子的拧巴,找不到解决良方。她跟我说,她意识到,是她儿时与父母关系定式或“笼子”锁住了儿子。她从与儿子的现实关系中抽离出来,转到她跟父母以及几代人的关系定式中,她发现自己一直不接受父母,一直未获信任,而她也不信任父母。她跟父母的种种别扭,正是她跟儿子关系的现实版。这面家族关系的镜子,让她看到了她与儿子之间的笼子。不错,我们人生中的现实,正是反映我们内心的明镜。她的醒悟,让我心动。

      其实,真正解开这个问题的结的,是一位00后女孩。她在台下第一个回应我的问题,羞怯地说“笼子是自己造的”。她的这个表情,一定是触碰到了某个深刻的东西。当时有许多人有话要说,等我回应了其他人再次转向她时,她已溜出会场去了。

      下课后,我问她:“你说‘笼子是自己造的’什么意思?难道你还会为自己造笼子?”

      她说:“是的。”

      我问:“比如……”

      她说:“比如我抱怨了,比如考试成绩,比如我喜欢带着玩具小熊玩,比如我不参加游戏,比如我不敢过马路,比如我不敢往野外走……”

      她没有抽象的概念,却把一个个具体的“笼子”依照她的体认指了出来。老子当年阐述大道,也不在概念的推演中,而是在飘风、骤雨、射箭、呼吸、柔软的舌头、僵硬的牙齿等诸般小事上。外观其形,远观其物,再内观其心,潜入灵魂,就可以“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了。

      尼采说过,人的精神有骆驼、狮子和婴儿三种境界。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我应”是它的旋律;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勇于承担的品质;第三境界婴儿,纯净而质真,既精气充沛而又气血平和,有深厚德行的人就是这样的“我是”状态。

      “我应,我要,我是”,尼采关于精神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命题很有意义。“我应”重点指人的慈悲心与敬畏心的塑造,尊道贵德,守住基本伦常;“我要”则是多样化的冲动与梦想,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要做与众不同的自己;“我是”,是一种回归,修持身心,重新回到纯净质真那个鲜活的本我。

      没有人能告诉孩子“我是”,只有他的天赋与良知能告诉他什么才是“我是”。树枝摇动树枝,灵魂唤醒灵魂。用有灵魂的“我是”去唤醒孩子的“我是”。疏导“我要”最坏的方法,是居高临下的“你应”;最好的方法,是启发孩子自己去发现“我是”。毕竟,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唤醒孩子们的生命感和价值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释放他们的天性!

      企业家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创造巨额财富,是因为种舍我其谁的承担,一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意志力,一种不放弃头拱地往前走的韧劲。可是,当他们艰苦努力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后,第一个冲动是不让孩子再吃苦!给孩子提供充裕的环境。花上几百万上千万的学费,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送到国外最好的学府,最后却换来找不到魂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毫不留情地抹掉了建构孩子品格的土壤与水,也抹掉了能激发孩子们“我是”的困难与挑战。那是内心升起一抹灵明所必需的土壤、水与空气!

      打开笼子吧!让新新人类“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作者系北京大学民营研究院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