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开放引资
⊙记者 朱贤佳 ○编辑 龚维松
“三桶油”2013年半年报相继披露,令投资者和分析师略感意外的是,半年报显示中石油、中石化现金流大幅增加。尽管“现金流大增”背后不乏一些“水分”,如出售上游资产带来的一次性收益,但市场人士指出,从中不难看出,管理层多年来“降本增效”的决心已经逐渐落地。另一家巨头中海油则在控制投资节奏方面如履薄冰。
在公司提升效益方面,石油巨头不约而同地提到全产业链开放引资,外界或多或少将其与新管理层带来的新思路相关联。
新布局开启“民资春天”
向来给外界感觉“不差钱”的油企开始学会过紧日子。
据统计,中石油、中石化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分别为1020.57亿元、329.03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12.6%、60.1%。
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多项大手笔勘探开发项目同时操作的情况下,减支显得尤为重要。上游业务投入产出周期长,现金流风控是第一位的。这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验证,大公司对民资的开放态度。”从资本支出项目可以看出,中石油上半年资本性支出为1082.07亿元人民币,已经开始下降,同期降低3.1%。
尽管在减支方面,中海油并未作出承诺,但公司CEO李凡荣的一席话颇有深意。“未来尼克森的主要工作重点就是油砂,将对长湖项目进行攻关,加大技术管理,降低它的开发成本,要有节奏地开发。”一名接近中海油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所谓掌握节奏,其背后也就是控制“走出去”的步伐,掌握资金投入的节奏,“这是另一种过紧日子的方式”。
上半年中海油的资本支出为5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尼克森2013年资本支出预算为31.6亿美元,上半年完成9.9亿美元。
在进军海外方面,尽管中石油高层并未向本报记者正面回应“中石油或入主伊拉克巨型油田”的传闻,但在半年报中,其海外布局已经十分明晰。“中亚、中东、美洲、非洲和亚太等合作区的油气勘探开发”都是其勘探的重点。
海内外纵深发展带来的资金缺口,开启了民资进入油气领域的春天。7月底刚刚履新中石油总裁的汪东进在首度面对媒体时,就抛出了“开放全领域合作”的大礼包,并模糊了外资民资的界限。“引进国内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石油行业,这也符合国家政策以及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在总的对外开放框架内,汪的讲话为民资拉开一道更大的缝隙。
迎来制度性红利
作为重要的资源性产品,油气领域得到发改委重点照顾,上半年发改委连发两文,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以及天然气价改。从油气行业的半年报数据可以看出,政策效果已经显现。
得益于“小幅快调”的成品油新定价机制,两桶油炼化板块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中石油该板块上半年经营亏损158.61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亏130.14亿元,中石化炼油业务部共实现利润2亿元,同比也实现扭亏为盈。
得益于天然气机制改革等因素,天然气和管道板块成为今年中期业绩的亮点。上半年,中石油天然气和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218.82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02.45亿元。中石化勘探开采事业部销售天然气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6%;天然气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309元/千立方米,同比增长1.5%。
对于制度性红利,中石油总裁汪东进感触颇深。日前在香港举行的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汪对媒体表示,“下半年(天然气价改机制)将增加公司天然气纯利100亿元左右。这就意味着按照目前调价机制,从2014年开始我们每年天然气增加效益将达到200亿元。”
而如果说制度红利对天然气而言还属于林中鸟,那么对成品油来说已经成了现实。“7月份成品油销售状况明显好转。未来,公司将尽力缩小在成品油方面的亏损,有序发展成品油业务。”汪东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专注于油气勘探生产的上游公司,中海油在油气实现价格均下降的情况下,仍实现7.9%的净利润增幅。招商证券认为,尼克森将继续为中海油带来更好的盈利回报。虽然近几年中海油资本开支将继续增加,但目前其资本负债率仅为28.3%,这让中海油有充裕空间投资,有望实现其年复合6%至10%的长期产量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