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金融货币
  • 6:证券·期货
  • 7:财富管理
  • 8: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信息披露
  • A6:研究·数据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延续“弱复苏” 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增一成
  • 利润成色差 盈利能力减弱应收账款上升
  • 设法增业绩 主动变更会计政策“赚”出利润
  • 保壳进行时 新规催生T族公司重组热潮
  •  
    2013年8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延续“弱复苏” 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增一成
    利润成色差 盈利能力减弱应收账款上升
    设法增业绩 主动变更会计政策“赚”出利润
    保壳进行时 新规催生T族公司重组热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设法增业绩 主动变更会计政策“赚”出利润
    2013-08-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主动变更会计政策“赚”出利润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29日,今年以来两市共有39家公司提出了各类会计政策变更事项。其中,利用不动产估值政策的变化对企业期间内的净利水平进行“重塑”是多家上市公司屡试不爽的“利器”

      ⊙记者 施浩 ○编辑 吴正懿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而一些会计政策的调整,对企业财务表现具有重大影响。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29日,今年以来两市共有39家公司提出了各类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类:一是,企业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对相关资产估值方法等会计政策主动更改,如新华联等;二是,根据相关会计法规要求作出相应变迁,如中国交建等。

      主动调整 “重塑”业绩

      记者梳理发现,在上述两类情形下,对公司净利水平影响最大的当属第一类会计政策变更,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各种意图。其中,利用不动产估值政策的变化对企业期间内的净利水平进行“重塑”是多家上市公司屡试不爽的“利器”。

      例如,新华联近日发布会计政策变更公告,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将不再对其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并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新华联本次会计政策调整的财务结果是,截至今年6月30日,累计调增公司投资性房地产5.51亿元,并调增2013年1至6月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784.81万元。

      由此,新华联201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3.04%。

      新华联表示,鉴于公司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主要位于北京等重点城市的核心区域,物业价值增值较快且升值潜力较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成熟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价值。加之公司商业地产的市场定位,未来公司的商业地产会逐年增加,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具备必要性。同时,该公司表示,目前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可操作性。

      无独有偶,*ST国商与恒顺醋业也先后使用过相同的方式,对各自旗下的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进行追溯调整,其结果同样是大幅提升了报告期内的盈利水平。

      被动调整 利润影响小

      除上市公司自行调整会计政策之外,为适应相关会计法规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则更多。在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交建,近日对其雇员福利相关会计政策做出调整,即属于此类情况。

      中国交建披露,公司上半年的雇员福利会计计量政策,将向港股财报采用的国际会计准则靠拢。集团离退休员工的补充福利费用产生的精算利得和损失(即重新计量)不再使用区间法予以递延或计入损益,而是将其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未来期间不得通过损益转回。该准则自2013年1月1日开始生效并要求采用追溯调整法。

      据悉,中国交建及其子公司对2005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员工承担一定的退休津贴、医疗费用等补充福利费用,即设定受益计划责任。本次调整前,离退休员工的补充福利费用产生的精算利得和损失中,超过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与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两者中较高者的10%的部分立即确认为损益。

      通常情况下,此类调整相对于第一类资产重估型的调整对利润表科目的影响有限。中国交建表示,本次会计政策变更需在2013年中期的比较财务报表中进行追溯调整,对公司截至2013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以及比较期间利润表并无重大影响。

      另如,新大陆等一批公司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项目进行了会计估计变更,以更恰当地反映公司经营成果,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