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披沙录
在新媒体的时代,“公民记者”、网络舆论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格局,众声喧哗、“声声”不息从此将成为常态。未来的互联网可能存在两种不断博弈、竞争的力量。一股是集结了大公司、企业、媒体巨头的传统势力,另一股是由积极民众、草根组织和无政府主义者等组成的开放的、扁平化的网络阵地。然而,当互联网为这两股力量提供空间之时,最根本的“人”也从“现实的”、“有限的”主体变成了“网络化”、“虚拟化”的代码,他们会发生怎样的转变?他们将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看待权利及其实现?如何建构网上全新的“自我”,以及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本书便是研究网络空间的权利表达与正义实现、公关领域的结构转型、网络规制的前景与出路等前沿课题的初步尝试。
在当今危机四伏的西方世界,对自由民主制度的自信失去了当年的底气,民主制度为此必须证明其自身的价值。本书两位作者提出,当今的西方人不是生活在“工业民主社会”,而是生活在“消费者民主社会”,短视的实力原则让百姓和各国政府负债累累,党派斗争使政治进程瘫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富有决断力的领导层着眼于长远利益,果敢地推动国家迈向未来。不过,中国贤能精英的崛起也面临诸多挑战,新兴中产阶层将要求增强政治参与度、政府问责制、打击腐败和建立法治社会。21世纪,各国社会愈发多元化,全球秩序的两大核心体制必须与多极世界相融合,要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必须建立新的“智慧治理”体制,即下放权力,包容公民、分散决策机制。
很多组织把创新当成一种副业。他们的员工偶尔会被送到“头脑风暴孤岛”——一个离岗培训中心,满眼是时髦的讲座,创造力研讨会,还有过度热情的培训师。但往往他们一回来,就又陷入日常工作的老样子。有鉴于此,本书与理论导向的《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基因》截然不同,将重点落在关注如何让创新变成寻常事,使普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用新的方式提升业绩上,提供了5+1极简日常创新流程,从专注、联系、调试,筛选,地下创新等5个角度全方位把握日常创新的流程,启动员工日常创新自动模式,进而让创新变得稳定而持续。创新不是特立独行,不是头脑风暴,不是少数创意派的专利,而是应发生在普通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传统管理模式都是从问题着手的,我们通常先去调查问题的由来,然后探索问题的根源,努力弄清楚问题的产生原因、相关的人、为什么出现;接下来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才探索将解决方案转化为实施步骤。这一因果关系模式在解决简单的“事”时,可能非常有效,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时,就可能无法清晰描述问题,并诱发更多矛盾。欧美知名企业顾问路易斯·卡夫曼的这本书提出,管理的根本在于培养一群善于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自己去解决所有问题。如能做到这一点,就能让你身边的平凡人变成得力的左膀右臂,让你该做的事只剩下20%,让你的团队执行力提升10倍!由此出发,作者着重讲述了提升沟通效率——倾听与表达的重要技巧。学会怎样更好地倾听,能帮助员工变得更活跃、更有效,这反过来也会使管理者的工作更顺利。